昆明市寻甸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邮政业实现业务收入38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完成业务总量45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4%;电信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805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固定电话用户为27924户,比上年增长8.2%,无线电话(小灵通)用户达到4599户,为解决山区通信难的问题,电信局投资建成“致富通”通村工程,用户达3000户;年末移动电话达69000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移动用户电话达45000部,比上年增长12.5%,联通用户电话达24000部(其中CDMA近7000部)。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游客21.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90.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4.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8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33万元,比上年增长22%。财政支出54897万元,比上年增长27%。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18361万元,同比增加39830万元,增长2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763万元,同比增加14813万元,增长14.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9731万元,同比增加 12729万元,增长13.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4661万元,同比增加13137万元,增长16.11%;中长期贷款余额15070万元,同比减少208万元,下降1.36 %。现金投放适度。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00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570万元,增长43.66%;现金支出4547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8443万元,增长58.82%。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2006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85.7%,位居昆明市前列,教学质量步入了全市中上水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稳步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得到进一步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46%,比上年上升0.09个百分点,初中学生毛入学率98.52%,比上年上升0.3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在校生达到6947人,初中在校生达到25008人,小学在校学生达到58437人。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首届民族文艺汇演,市民休闲广场建成后,广场成为寻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方式。投资110万元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站182座的任务,有效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医院传染病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2006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1个;病床床位50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 481张;卫生技术人员6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0人,注册护士16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 35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3 %,计划生育率达98.57%,婴儿死亡率18.49‰,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4.93/10万以内。 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在比赛中荣获一金、二银的好成绩。初步完成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 2006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47‰,死亡率为4.37‰,自然增长率为4.1‰,比上年下降 0.64个千分点(同口径对比)。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 5151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440人,农业人口480747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29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6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2.6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38.0%。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95元,比上年增长15.0%。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的发展,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079人,其中职工5468人,离退休人员161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59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6602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561人。全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3804人,比上年增长11.2%;2006年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将6511户7000名特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数,正式统计数据以《2006年寻甸统计年鉴》为准;各项指标对比基数均为《2005年寻甸统计年鉴》公布的年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的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年末人口数采用县公安局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采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数据。 5、国内生产总值(GDP)改称为“地区生产总值。为了科学地计算和使用GDP,进一步改进和规范GDP核算,根据国家规定,自2004年起,GDP由原来的“国内生产总值”改变为“地区生产总值”。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化地表述,决定将地区GDP的中文名称作如下调整:地区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的GDP用行政区的名字作定语,如“XX省生产总值”,简称为“XX省GDP”。各地GDP 称为“各地生产总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