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货运业:截至2006年底,全旗有货物运输经营4127户,从业人员近11000人,营运车辆10002辆,总吨位84707吨,完成货运量5376万吨,货运周转量483804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407万元,增长46%;邮政业务总量508.4万元,增长0.1%。 年末固定电话拥有量24144部;小灵通拥有量11339部;移动电话拥有量20万部;互联网注册用户2214户。 对外经济与旅游业 2006年,全旗出口额17080万元;引进大企业集团4家,国内区外资金53.1亿元、外资5060万美元,洽谈投资额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累计达到6个,其中2006年新签约项目3个,这些项目的引进,标志着我旗在提升产业层次、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也为今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5万人次,完成旅游业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48.4%;其中;恩格贝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2.4万人次,完成旅游业收入3257万元;响沙湾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万人次,完成旅游业收入1800万元。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显著扩大。2006年末全旗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2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亿元,增长19.7%。年末全旗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亿元,增长24.9%。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1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985万元,增长3.1%;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117万元,增长14.8%;全年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2355万元,增长3.0%。其中,财产险赔款1849万元,下降9.2%;人寿保险赔付506万元,增长101.4%。 文化、教育、卫生 文化:近年来,我旗文化事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艺术创作硕果累累,2006年,大型歌舞剧《瞭见王爱召》在”一会两节“中获得新创剧目奖,《鄂尔多斯风采》舞蹈大赛和《鄂尔多斯放歌》大合唱比赛,均获得了一等奖。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6年投入12.8万元建设一座流动舞台,《瞭见王爱召》投入资金154万元,图书馆书架投入6万元,图书藏书量50000本。基层文化站均有电影放映设备,图书室等活动场地,乌兰牧旗艺术表演团有排练厅。 不断繁荣发展的达拉特旗文化艺术事业,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动力 教育: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随着我旗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2006年,全旗累计投资5186万元用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全旗 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调整为28所、19所、3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生17093、16695、9571,师生比1:11 ;1:10;1:20。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卫生:目前,全旗有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3个(达旗人民医院、中医院、欣康医院);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院23个。全旗拥有病床579张,卫生技术人员847人,村卫生室132个。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预防体系基本形成,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城镇建设 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旗城镇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吸纳聚集了大量农牧业人口,推动了全旗城镇化进程,到2006年底,全旗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2.5万人,占总人口的37%,城镇化率在2001年的基础上提高了9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长度113.5公里,实有铺装道路面积2014601平方公里,排水管道长度60.8公里,路灯装灯盏数2400盏。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绿化覆盖率达到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数量平稳增长。2006年末全旗户籍人口34.1万人,增长1.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76055人,非农业人口65412人。男性178152人,女性163315人。蒙古族人口12504人,回族361人、满族480人,达翰尔族6人,汉族328061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出生人口2382人,其中男性1250人,女性1132人。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2.6‰,自然增长率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32元,同比增长16.6%。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7598元,同比增长23.2%;经营净收入2168元,同比增长17.3%;财产收入149元,同比下降0.7%;转移性收入1263元,同比下降2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54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325元,增长7.1%;衣着人均支出1506元,增长12.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566元,增长18.2%;医疗保健人均支出267元,下降24.8%;交通与通讯人均支出1363元,增长15.6%;教育文体娱乐及服务人均支出1078元,增长5.0%;居住人均支出1287元,增长49.1%;杂项商品及服务人均支出362元,增长16.4%。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8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工薪收入1179元,增长9.6%;家庭经营收入3658元,增长8.8%;财产性收入172元,增长136.9%;转移性收入198元,增长37.5%。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12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人均食品支出632元,增长24.2%;衣着人均支出201元,增长25.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114元,增长42.5%;医疗保健人均支出159元,下降0.6%;交通与通讯人均支出459元,增长71.9%;教育文体娱乐及服务人均支出1082元,增长24.1%;居住人均支出339元,增长104.2%;杂项商品及服务人均支出26.3元,增长5.2%。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达拉特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十五“期间,达拉特旗坚持扩大覆盖、适当标准、基本保障等方面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末,全旗投入社会保障资金5956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9064人,征缴基金229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员17805人,征缴基金421万元;参加生育、工伤、医疗保险分别5295人、10570人、21798人,征缴基金16.1万元、37万元、1271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均115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均35元/月。 参加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220420人,有效解决了农牧民就医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