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昆明市安宁市统计局

2004年,全年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实施“工业强调市战略”,扩大投资规模,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快速增长的势头,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2870元,比上年增长28.2%。

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1亿元,增长5.6%,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48亿元,增长39.6%,拉动经济增长2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5.9%,拉动经济增长18.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8亿元,增长8.9%,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75.1:19.5。全市生产总产值占昆明市的8.1%。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8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1%。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稳妥,突出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10亩,比上年下降了16.8%;2004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383万瓦特,比上年增长0.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29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866台,农用载重汽车1112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982万瓦特。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313吨;农村用电量8834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支柱产业的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全面增长,并创历史最好水平,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71.1%,比上年提高了9.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2.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4.87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实现利税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8%;工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产品销售率达99.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36.8%,比上年提高了14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36亿元,比上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4%;更新改造投资9.07亿元,比上年下降12.3%;房地产开发投资1.2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4%;其他投资3.05亿元,比上年下降5.3%。农村集体、农村私人、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0.7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3.0%。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4736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5%;客运周转量4951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5%;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0.9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年未电话机拥有量84552部,电话普及率31.7%;在网移动电话用户54977户。

六、国内贸易

2004年,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4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0.81亿元,占全市的7.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0.17亿元,占全市的92.6%;全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21亿元,比上年增长8.4%。

七、对外经济及旅游业

2004年,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共引进项目10项,协议引资21.3亿元。

2004年,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0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0亿,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利润0.44亿元,比上年增长63.9%。

全年企业出口总额7.78亿元,创汇9425万美元。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旅客115.36万人次,比上年提高22.7%,旅游综合收入1.11亿元,比上年提高10.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7%;上划中央财政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59.09亿元,比年初增长15.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33.46亿元,比年初增长14.9%。各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50.25亿元,比年初增长了8.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0.04亿元,现金支出106.1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14.6%和14.4%;全年净投放现金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保费收入达0.8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8%。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与工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三个结合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4年,实施科技项目17项,评审科技成果16项,申报科技成果8项,举办各类农村适用技术培训638期,培训人次59719人次,农村科技网络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农村能源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引进先进的专利和技术,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灶”、“沼气热水器”和“沼气饭煲”,“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灶”现已推广1002台,沼气覆盖率达50.7%。

教育工作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以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市发展战略。2004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普通高中录取率37.6%,高考上线率82.9%,高考录取率82.9%。全市小学在校学生23246人,中学在校学生11309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332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0个,文化馆(站)11个,文艺表演团体4个,表演场所1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2.75万册。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主线,积极组织承办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承办、协办各类体育比赛活动30余项,与昆明市体育局承办了2004年云南省国际式摔跤比赛;举办了安宁市第十届“金方杯”桥牌、“五四杯”、“螳川杯”、“羽毛球”、“牡丹卡”杯乒乓球比赛和春城晚报“安宁杯”、云南省首届篮球俱乐部篮球比赛;承办了云南省蹂道比赛。恢复了安宁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和成立了安宁市残疾人体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