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安宁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昆明市安宁市统计局

安宁市统计局

二ΟΟ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我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干旱和电力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近五年来首次两位数的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18880元,比上年增长11.8%。

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4.8%,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1亿元,增长17.5%,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0.2%,拉动经济增长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7亿元,增长8.3%,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66.4:26.6。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03.14亿元,增长16.1%。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67亿元,占全部生产总值的19.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获得较好收成。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52亿元,增长4.8%。

2003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306万瓦特,比上年增长0.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8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796台,农用载重汽车1071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1903万瓦特。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929吨;农村用电量3380万千瓦小时。

2003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实现增加值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企业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开拓市场,工业生产实现了高速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受云南磷肥工业公司亏损的影响,我市整体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4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实现利税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2%,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43亿元,比上年增长0.1%;实现增加值2.2亿元,比上年下降1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人文、法制、诚信、亲商“八大”环境建设,建立以集中办公制、领导责任制、联系推进制、项目手续委托办理制和全程跟踪服务制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通道制度,全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安宁市2003年被评为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比上年下降12.6%;其中:非公经济投资2.5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3%。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7.03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安装工程投资1.78亿元,比上年下降24.4%,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他费用1.6亿元,比上年下降52.8%。房地产投资0.2亿元;农村集体、农村私人、工矿区私人建房0.75亿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436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客运周转量478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年末电话机拥有量78724部,电话普及率29.5%;在网移动电话用户37404户。

六、国内贸易

2003年,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72亿元,占全市的17.6%;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8.03亿元,占全市的82.4%;全市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17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3年,零售物价指数为10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6%。

七、对外经济及旅游业

2003年,认真贯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2003年,共引进项目25项,项目投资176.5亿元。

2003年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0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0.27亿元,比上年下降48.8%。

全年企业出口总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创汇270万美元。旅游业受非典的影响,有所回落;全年共接待游客9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3.8%,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比上年下降22.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上划中央财政收入6.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6.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全市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51亿元,比年初增长24.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29.11亿元,比年初增长13.8%。各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46.29亿元,比年初增长了25.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7.26亿元,现金支出92.7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了20.7%和19.2%;全年净投放现金5.47亿元,比上年下降0.5%。

2003年,全市保险金额1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8%,保费收入0.67亿元,比上年下降0.5%;支付已结案赔款0.21亿元,比上年下降23.1%。

九、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与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三个结合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3年,申报科技项目40项,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56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7382人次,农村科技网络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农村能源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引进先进的专利和技术,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灶”、“沼气热水器”和“沼气饭煲”,“高效节能环保气化灶”已投入生产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