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呈贡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昆明市呈贡县统计局

2007 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五化战略”,认真落实“六项任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

据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985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66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23451万元,增长34.8% ;第三产业增加值166278万元,增长39%。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 达到20668 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6:48.2:35.8 。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22507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农业产值93792万元,同比增长11.76%;林业产值1787万元,同比增长8.2%;牧业产值21867万元,同比增长6.3%;渔业产值3001万元,同比减少17.7%。实现农业增加值74266万元,同比增长6.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万亩;粮食总产量5521吨。蔬菜种植面积15.86万亩,总产量35.8万吨,花卉种植面积2.8万亩,鲜切花产量达138906万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龙头企业、股份经济持续壮大。2007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927978万元,增长6.9%;增加值17245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总产值730448万元,增长3.8%;完成增加值136821万元,同比增长12.3%。省级呈贡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有昆明精工制版、昆明子弟食品等9个项目进入,云南信威食品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已获得土地使用权,巨力集团、中华涂料等一批新型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共完成建安总产值117635万元,同比增长54.75%。房屋施工面积7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389万元,增长2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378155万元,增长21.6%。投资1.4亿元规划占地454.8亩的洛龙河公园已完成水体工程、河道驳岸、环形道路、景观桥等工程建设,公安局、检察院、国税局、工商局办公用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区一期路网基本完成路基工程,二期路网已开工四条道路建设;行政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10所高校完成征地,5所高校开工建设,云南师范大学校区建设工程部分完工并开始招收新生。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293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县的零售额32550万元,增长11.4%;县以下零售额58743万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669万元,增长1.5%;餐饮业营业额16209万元,增长94.1%;其他行业零售额2415万元,增长58.4%。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继续增长。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8316万元,比上年增长74%。地方财政收入55970万元,增长85.56%,一般预算收入43198万元,同比增长71.8%。全县财政总支出57689万元,比上年增长49.91%。

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39158万元,比年初增长26.8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02897 万元,同比增长61.83 %;储蓄存款余额为425673万元,同比增长10.63%。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29255万元,比年初增长46.5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54466万元,增长15.69%;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72046万元,增长155.42%。

七、教育

教育综合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七甸学校吴家营乡中心小学、大渔乡中心小学三所标准化学校的建设稳步推进,呈贡一高中部正在进行征地预审报批。2007年末,全县共有中学10所,小学53所,幼儿园26所。小学在校学生17568人,中学在校学生9153人。

八、环境保护

加大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整治力度,完成241亩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完成了县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实现基本达标排放。加强限制开采区采矿点的整治力度,加强污染源的监督及治理,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气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年末户籍人口总数1660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按人口性别分:男性82921人,女性83157人;按户口性质分:非农业人口32038人,农业人口134040人。全年出生2277人,死亡1416人。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7元,比上年净增147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459元,比上年净增685元,增长14%。

注: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