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3-31 邯郸市统计局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在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所有制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1%;实交税金87。6亿元,降低0。8%,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3。5%。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2009年,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外产业转移机会,打造邯郸外资进入平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3282万美元,完成省年度计划的110。9%。其中:直接利用外资33236万美元,增长31。0%。批准外资合同41个,批准合同总投资额79713万美元,批准合同外资额53250万美元。注册企业38个,注册外方资本47876万美元。

(三)对外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市场需求放缓,以钢铁业为主导产业的我市受到巨大冲击。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2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出口5。6亿美元,下降46。0%;进口21。2亿美元,增长8。2%。

(四)旅游业:旅游事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1150人次,比上年增长10。5%。旅游创汇收入465。3万美元,增长13。9%。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86万人次,增长16。5%。旅游业总收入59。64亿元人民币。2009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3家,床位3562个,客房年平均出租率67%。旅行社61家,其中国际社2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三年大变样:大变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描绘城市新蓝图。高标准编制完成了生态园林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城市建筑特色和色彩等专项规划,并对赵王城遗址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和五仓区、火车站周边区域等重点部位进行了高水平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城市建设到产业发展的规划全覆盖。二是拆出发展新空间。2009年全市共完成拆迁1272。09万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完成拆迁768。15万平方米。三是实施惠民新工程。在主城区实施了“五百”工程建设,对拆除违章建筑后腾出地块,共建成街头游园105个、片林113个、停车场100个、便民市场121个、公厕(垃圾站)101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四是以19条道路(铁路)、6个重要区域、1754个既有建筑包装改造工程为重点,打造环境新亮点。省下达我市的“1510”工程和精品街道、精品既有建筑外观改造任务目标均已全部完成;重要区域既有建筑包装改造已完成1338栋,打造了城市新亮点、展现了城市新面貌。

(二)城市承载能力:一是路网工程建设。青兰高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大广高速、邯大、邯临路改造等工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两路四延”工程,中华大街北延至永年、南延至成峰公路已通车;人民路东、西延工程,正在全力推进。2009年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5条、在建3条,小街巷30条。邯郸机场、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和邯黄铁路新建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石武客运专线正在顺利推进。初步构建起了中心城区高速外环相连,主城区与各县(市)区高等级公路相通,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的大交通格局。二是国庆献礼项目按时完工。145项国庆献礼项目等一大批重点城建项目如期竣工,219项今年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三是市政公用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9%、99。1%和100%。

(三)住房保障:一是狠抓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截至2009年底,我市廉租住房已累计保障12015户,累计筹集建设廉租住房3104套,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廉租住房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经济适用住房2551套,竣工22。98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二是强力推进“三改”工作。截至2009年底,我市城中村改造已启动34个,其中2009年启动21个,完成拆迁面积171万平方米;棚户区(危陋住宅区)改建累计启动64个,完成拆迁181。1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启动39个,完成拆迁105。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3万平方米以上旧小区改善34个,改善面积204。2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9284户,提前一年完成改善任务目标。三是在回迁房建设上,采取统一拆建、边拆边建、先建后拆、分期改造、周转安置等建设模式,多种模式保回迁,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拆迁给居民带来不便,有效解决拆迁难、安置难、回迁难的问题。截至2009年底,我市已安置居民户数6066户,占需回迁安置居民户数12248户的49。53%。已竣工回迁安置房7246套,占需建回迁安置房套数16090套的45%。

(四)资源与环境保护:2009年,全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99。2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0。52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0。3%;普通商品房用地118。18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59。3%。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双百+否决”问责制,对100家高耗能企业重点监控,对122项减排项目重点督导,集中爆破拆除了60家企业的落后装备。开工建设的17座污水处理厂,已有9座投入运行。谋划循环经济项目146个,一批项目已投产见效。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降低4。5%和3。4%,完成了省下达任务目标。

全年年降水量551。6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2毫米相比,偏多28。4毫米,与2008年相比,降水量偏多13。1毫米,属降水正常年份。市区2009年降水量为596。2毫米,比2008年偏少22。7毫米。

全市全年气温属明显偏高年份。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9摄氏度,比多年平均值13。3摄氏度偏高0。6摄氏度,比2008年偏低0。1摄氏度。市区2009年年平均气温14。3摄氏度,较常年偏低0。3摄氏度。

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物排放。2009年,组织实施了75个减排项目,废除烟囱219根。主城区未治理达标的烟囱已全部拆除。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郊”工程。列入省定计划的25家重污染企业中, 9家企业已提前一年完成搬迁任务;12家企业已启动实施搬迁,同时,完成了啤酒厂、日用化工厂等10家企业的关停和搬迁改造工作。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水网建设。建设“四湖”,治理“五河”,改造“一淀”。同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引黄入邯工程,丰富邯郸水资源。强力实施绿网工程。按照“赵都+绿网”、“文化+绿化”的生态定位,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建设精品。现已建成大型公园24个,便民游园206个,休憩广场24个;拆除实体围墙2。06万延米;强力实施“三环”、“两网”、“一带”建设,为主城区建起景观秀丽的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出门见绿、抬头见树、300米见园、500米见场目标。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5%、38%和13平方米以上。三是着力推进两厂(场)建设。我市计划建设的17座污水处理厂和15座垃圾处理场已全部建成,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定任务目标。我市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320天,超过省定目标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主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4%,超过省定目标4%;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已达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80%,已达到省定目标;危险废物(含医疗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