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27 沈阳市统计局

旅游业

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沈阳景区旅游导示系统,编制完成《沈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沈阳经济区(虎跃)集散中心挂牌营业,新推出沈阳七大精品、十大特色旅游线路,重新整合沈阳经济区96条旅游线路;实施沈阳农业旅游提升计划,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全面发展。成功举办沈阳国际冰雪节、旅游节。2009年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级饭店10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3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290万人次,增长2.5%;接待入境旅游者49.6万人次,增长4.0%。实现旅游总收入453亿元,增长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8亿元,增长10.5%;旅游外汇收入3.7亿美元,增长12.1%。

金融、保险业

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第一个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在沈揭牌,沈阳国际投融资交易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沈阳市成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法库县成为“全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县”,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获得金融企业省级国有产权交易机构资格。2009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营业网点1100余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809.8亿元,比年初增长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1.3亿元,增长19.0%;本外币贷款余额5170.9亿元,比年初增长30.4%。银行现金收入10155.3亿元,现金支出9862.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市证券营业部72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2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股票交易额11702.6亿元,增长70.4%;基金交易额94.9亿元,增长38.5%。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60余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27.8亿元,增长8.1%;人身险保费收入82.1亿元,增长35.5%。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40亿元,增长26.0%。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16.5亿元,增长12.7%;人身险赔付金额22.7亿元,增长33.5%。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9.2,消费品价格指数100.1。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9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2.4,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5.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8.5,居住类指数99.0。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1.5,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2.6;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99.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93.5。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4.4亿元,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8.3亿元,增长30.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0.3亿元,增长19.7%。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7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3.5亿元,增长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4.1亿元,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7.4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3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下降17.7%。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2009年城建投资3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地铁1号线全线实现洞通、轨通,铁西广场以西实现车通;2号线土建工程完成60%,8个车站完成主体工程。沈康高速公路二期、辽新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完工,完成南湖桥、滂江桥等38座危旧桥梁改造。沈北客运站、五爱客运枢纽竣工。奥体中心网球馆、游泳馆竣工并投入使用。实施弃管房维修工程,改造256个老旧小区、149条街巷路。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公交运营线路199条,其中新开、调整城市公交线路30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677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22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6242标台,比上年增长1.5%。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11.6亿人次,增长4.5%。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0642辆,其中市区17357辆。

年末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833公里,总面积5261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3850公里,路灯21万盏,永久性桥梁273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网25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821公里,供水量6.9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96.1万吨。供热面积2.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地源热泵应用面积1625.8万平方米,累计应用面积5085万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575公里,燃气人口达到424万人。

全年植树1205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环境保护

关停各类污染企业20家,建成22座辽河流域污水处理厂、30个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3个垃圾填埋场和20个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金山热电、沈西热电“上大压小”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完成沈海热电厂脱硫工程,新北热电、皇姑热电等6家热电企业脱硫工程全面展开,78台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投入使用。年度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28天。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0.3%,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启动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沈阳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国唯一生态城示范项目。东陵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核查,和平区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态城区,30个乡镇通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验收。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等计划立项245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30项。中科仪罗茨干泵等20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沈阳IC装备产业基地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辉山农业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科技园区。沈阳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09年,全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6个,其中国家级10个。全年市以上登记认定的科技成果312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81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139项(国际领先35项,国际先进104项);达到国内水平136项(国内领先93项,国内先进43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31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67.47亿元。专利申请77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20件;专利授权36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0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