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25 定西市统计局

定西市统计局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2009年,定西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多年不遇特大干旱的影响,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努力化挑战为机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逆势攀升、基础夯实、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定西市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工业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三次产业对定西市经济增长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定西市完成生产总值131.94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6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1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24亿元,增长11.7%。一二三产结构为31:24:45,第一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稳定。三次产业对定西市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推动作用,其中:第一产业对定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弱,为17%,第二产业对定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第三产业对定西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强,为51%。

二、农业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87.94万亩,同比增加10.75万亩,增长1.38%。其中粮食作物614.98万亩,同比增加24.36万亩,增长4.12%(夏粮151.16万亩,同比减少8.5万亩;秋粮463.82万亩,同比增加32.8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8.71万亩,同比减少7.58万亩,减少4.6%。粮经饲比78:20:2,粮食作物比重较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夏秋比25:75,秋粮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共完成秋播农作物74.28万亩,其中冬小麦64.48万亩、冬油菜3.87万亩、设施蔬菜6.41万亩。粮食产量111.39万吨,同比增长13.4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16.4万吨、下降17.7%,秋粮94.99万吨、增长21.42%。

特色优势作物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578.4万亩,同比增加37.83万亩,增长7%。其中马铃薯316.84万亩、中药材102.12万亩、蔬菜25.05万亩、玉米134.39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平均亩产551.59公斤,较半膜玉米增产112.91公斤,增幅25.74%,可增产粮食4.2亿斤左右。全市新增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21家,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78家,各类中药材企业加工药材7.8万吨,产值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5.6%。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2009年完成造林面积14.41万亩,其中:防护林13.64万亩,用材林0.05万亩,经济林0.22万亩,其它林0.5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870万株。

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新建畜禽标准化圈舍3.1万间,发展种草养畜示范村40个,建成养殖小区8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场55个。新建青贮窖池65万立方米,完成玉米秸秆青贮氨化92万吨,同比增长163%,占玉米秸秆总产量的35%。2009年全市大牲畜存栏53万头,比上年增加0.14万头;猪存栏79.86万头,比上年增加3.01万头;羊存栏72.8万只,比上年增加3.19万只。猪出栏85.46万头,比上年增加1万头;羊出栏33.4万只,比上年增加2.42万只。肉类总产量7.69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牛奶产量达4203吨,比上年增加1848吨。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一是农村电气化方面,2009年全市农村发电量达到30861.25万千瓦时,用电量达到21573.35万千瓦时,其中生产用电10143.78万千瓦时,生活用电11429.57万千瓦时。二是农村化学化方面,2009年化学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27.4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7153.1吨。三是农村水利化方面:年末已配套机电井达到1374眼,水窖46.13万眼。机电排灌面积12.7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1.09万亩,水平梯田590.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1.12万亩,保证灌溉面积75.07万亩。

三、工业、建筑业和公路运输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等生产需求,各经济类型企业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41亿元,增长2.9%。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同比增长38.8%。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96亿元,同比增长1.8%;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4亿元,同比增长21.7%;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47.89万元,同比增长108.7%。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19.0%。

公路运输日益兴旺。2009年,全市客运量4271.68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198859.7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93%和4.29%;货运量1583.44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375135.71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29%和3.66%。全市公路营运车辆达到17220,比上年增加5400辆。其中有客运车辆2916辆,货运车辆14304辆。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受项目开工数量增多,大项目进展顺利,投资落实速度加快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66亿元,增长56.1%。城镇建设投资107.81亿元,增长52.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95亿元,增长23.9%;农村建设投资17.85亿元,增长81.2%。

五、贸易、消费和非公有制

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在全国对外贸易增速下滑,进出口乏力的大环境下,全市进出口贸易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1-12月我市10家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282万美元,同比增长56.53%,进出口总值居全省第三。其中:发生出口业务的8家(4家同比增长、4家同比下降),出口500万美元,同比下降38.12%,降幅居全省第七;发生进口业务的2家,进口782万美元。

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全市消费品市场受国家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好地抵抗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2亿元,增长16.8%。城乡市场销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71亿元,增长17.6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6.70亿元,增长15.4%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2009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2073户,投资者4712人,雇工33740人,注册资金28.51亿元;个体工商户4.41万户,从业人员6.23万人,注册资金6.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