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25 佳木斯市统计局

佳木斯市统计局

2010年3月17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区两带一城”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程”;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努力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和推进改革,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二产业增加值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172元,增长8.2%。

市场物价逐步回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逐渐回稳,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四升四降”趋势。食品价格上涨2.9%、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0%、衣着价格下降5.7%、居住价格下降2.9%。

就业总量稳步增加。2009年,全市共完成各类培训8.1万人,实现城乡新就业12.8万人,全市实现城镇新就业8.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62万人,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了动态为零。实现城乡劳动力输出5.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3%,低于省控制指标0.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90464公顷;粮食产量4761116吨,增长5.3%,其中:水稻产量1766144吨,增长4.4%;玉米产量1747335吨,增长13.8%;小麦产量37912吨,增长4.2%;大豆产量1110050吨,下降2.5%。经济作物中,烟叶产量8889吨,增长2.3%;烤烟产量8284吨,与去年持平。

畜牧养殖业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2%。年末奶牛存栏48123头,比上年增长8.8%。肉、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21.6%、11.3%和16.0%。水产品产量4.2万吨,同比增长9.3%。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58796     21.6

其中:猪肉  吨   191958     25.7

牛肉  吨    29199     11.5

羊肉  吨     7496      9.9

禽肉  吨    29902     12.1

禽蛋产量  吨    61976     11.3

牛奶产量  吨   104607     16.0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497221     10.1

其中:奶牛存栏 头    48123      8.8

生猪存栏 头  1851666     21.3

山羊存栏 只   210480      5.2

绵羊存栏 只   446193      1.4

家禽存栏 百只 100672      2.6

农村劳务经济成效突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9万人,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9万人,比上年增长8.3%,实现劳务总收入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5%。拥有农用拖拉机100972台,增长23.8%;农用运输车6130辆。全年农村用电量38606万千瓦小时,增长6.4%。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3.12万亩,比上年增长5.9%;节水灌溉面积181.58万亩,比上年增长12.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4.93万亩,比上年增长2.3%。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效果。2009年全市省级示范村25个、试点村72个,市级试点村18个,市级示范村74个,。省级示范村、省级试点村、市级试点、市级示范村总数达到189个。全年共新增规模化生产面积300万亩,累计达到700万亩。突出培育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立足乡村培育稳定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郊区建设了18个农产品基地,组建各类专业协会50余个。2009年全市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完成1246.6公里,全市通上水泥路的乡镇71个、行政村886个。安排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厂建设资金1800万元,解决60个村屯,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0%以上;新建户用沼气池4800户,推广太阳能畜禽舍5万平方米,日光节能温室3万平方米,已完成沼气“一池三改”总项目户6306户。改造农村泥草房10116户,已建成面积84.84万平方米。完成了3所寄宿制试点学校和10所农村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全市新农合覆盖率继续保持100%,参合人员983507人,参合率95.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9亿元,增长18.3%。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亿元,增长18.7%,其中,轻工业产值90.6亿元,增长21.0%,重工业产值1120.0亿元,增长16.8%,新产品产值10.8亿元,下降9.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31938   52.3

塑料制品    吨      3242   -1.8

水泥      吨   1603821   35.7

机制纸及纸板    吨     42757  -28.2

小型拖拉机      台      6157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