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8)

2010-03-23 东莞市统计局

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机构5所、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民办成人非学历教育机构268个,各类成人教育年培训量达49万多人次。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3所。在校学生3.40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29万人,毕业生7292人。

本年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4707

人,其中普通类21286人,高职类3421人。在普通类考生中,上重点线2229人,比上年增加387人;上本科线8384人,增加1349人。

文化

东莞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达成动漫版权成交意向120项,成交总金额82亿元。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504个,博物馆31个,文化广场697个,艺术表演场所63个,电影放映单位40个,网吧1056间,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923万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广播节目66套,公共电视节目32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全市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出版报纸8462.2万份,各类杂志168.18万册,图书4.6万册,《东莞日报》发行量4745万份,电影放映1.05万场次,观众298万人次。

卫生

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总数2106个,其中门诊、诊所、卫生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033个,卫生技术人员35766人,医院病床18080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8个,覆盖了全市300多个村(社区)。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8.0%。

体育

全年东莞运动员共获得122枚金牌、104枚银牌、128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金牌8枚;夺得全国赛金牌20枚;夺得广东省赛金牌94枚、银牌92枚、铜牌113枚。

全年举办市级综合和单项比赛18次,参加人数5.08万人次;举办镇街级单项比赛1178次,参加人数68.10万人次。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644个,销售总额5.2亿元,体彩公益金1.32亿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年末全市有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39个,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儿童福利院1个,敬老院33个,敬老院供养老人1464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36个,收养人数2570人,安排“四残”人员就业人数247人,全年社会救济人数4.04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022万元,社会救济福利费用2.37亿元,自然灾害救济费用234.8万元,慈善基金结余2.05亿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364人,“五保户”费用支出998.8万元。32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街道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606户3770人,纳入镇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3106户33549人。

社会稳定

全年市财政安排公共安全支出3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推进科技强警,建设视频监控联网平台,全市在用各类视频监控点12.8万个。新建平安社区200个。全市接报违法犯罪宗数下降4.3%,刑事案件破案宗数增长50.1%。新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22个,村(社区)、企业综治工作站(室)317个。全市受理群众信访总量下降39.4%,群体性事件下降44%。完善企业倒闭风险预警机制,严厉打击欠薪逃匿行为,为9.3万名工人追回工资1.2亿元。

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5074宗,比上年下降6.4%;死亡582人,受伤5565人,分别下降8.1%和7.2%;直接经济损失796.13万元,下降40.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037宗,下降6.3%;造成死亡545人,受伤5560人,分别下降7.6%和7.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29。

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雨日天数167天,全年日照时数1967.8小时,平均气温22.8摄氏度,相对湿度70%。全年降水量1881.6毫米,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2.13亿立方米。

年末全市有森林公园17个,林地面积92.1万亩,生态公益林37.45万亩,林木积蓄量241.41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15.56万立方米。全年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1335.33公顷,种植乡土阔叶树苗木152万株,完成幼林抚育2896.6公顷,营造防火林带65公里,抚育374.34公里。

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7,比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9.2%,比上年提高4.12个百分点,灰霾天数比上年减少61天。全市34项污水处理厂建成32项,投入运营19项,累计完成投资24.4亿元;全市35项配套截污管网已基本建成20项,建成管线长度681.92公里,占总长度的78.93%,累计完成投资30.8亿元;全市有28家企业通过省、市清洁生产验收;有40家企业被评为首批市级环境友好企业,有30家第二批市级环境友好企业通过验收。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6万人,出生率为10.67%。;死亡人口7587人,死亡率为4.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3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6.39%,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

就业

全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45万人。全年人才市场求职登记人数155.12万人,比上年下降21.3%;成功

应聘人数42.91万人,下降50%。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7674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119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1%。

居民收入

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4416元,比上年增长 6.6%。其中,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585元,增长7.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4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6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6.0%。城镇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1031元,城镇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2元。

居民消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270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7972元,增长2.5%;衣着消费支出1492元,增长10.6%;居住消费支出2232元,下降1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616元,增长5.0%;医疗保健支出1401元,增长5.2%;交通和通信支出5456元,增长22.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326元,下降4.0%;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777元,增长11.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在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35.0%,衣着消费支出占6.0%,居住消费支出占14.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4.4%,医疗保健支出占5.3%,交通通讯支出占16.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11.5%,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占7.0%。

表六:2009年居民收支情况

指标                      收入或支出额(元)    比上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