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其中:企事业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其中:人民币 各项贷款余额 其中:短期贷款 937.03 211.91 551.51 497.23 672.30 326.76 37.0 48.7 35.3 38.8 42.3 39.6 中长期贷款 321.80 38.6 按五级分类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4841万元,不良贷款率为 0.7%,比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30亿元,增长18.6%;人身险保费收入10.14亿元,增长8.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01亿元,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1.49亿元;财产险赔款3.5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11860人,在校生34402人,毕业生1164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379人,在校生31511人,毕业生9930人。普通高中招生12173人,在校生35295人,毕业生11160人。初中招生28058人,在校生88555人,毕业生25599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4.97%,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普通小学招生25167人,在校生155288人,毕业生28164人;小学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88%和99.92%。特殊教育招生90人,在校生514人。全市拥有幼儿园943所,在园幼儿79130人。 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政策出台后,累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4家。年末共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个。全年获批国家、省级新产品40个,国家、省级创新基金项目5个。 全年通过市级以上验收科技项目共90项, 评审和鉴定科技项目共21项,其中有16 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共获专利授权2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年末全市有69家企业获得392张3C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940台件。 年末累计全市已获得国家名牌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53个、国家驰名商标29件、省著名商标97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艺馆1个、文化站183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8个。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座。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9.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7%。全年公共电视、广播节目播出时间分别达到55753小时和52010小时。全市公开发行的报纸有3种,年发行量达3542万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38份报纸。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708个全宗,共计86.31万卷。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不含诊所)3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卫生技术人员(不含诊所)97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88人,注册护士3231人,床位数6604张。 年末全市九个县(市、区)全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员达187.7万人,占全市应参合人口的93.82%,人均筹资水平140元。 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6个、全国冠军6个、全省冠军21个。全市共创建11个省级体育强镇(乡),12个省级青少年俱乐部,扶持建设470个小康体育村。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2573853人,比上年增长0.57%。其中,男性人口1335432人,女性人口123842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0%和48.0 %。全年出生人口30631人,出生率11.95‰;死亡人口15886人,死亡率为6.2‰;全年净增人口14754人,自然增长率为5.8‰。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14.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4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88元,实际分别增长14.6%和7.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4.8%,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6.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1.3辆,比上年增加3.4辆。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5.02万人,增加0.8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 24.73万人,增加2.0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35万人,增加0.2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1.48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5.67万人,筹集资金7.63亿元。全市低保对象68229人,其中城镇4590人,农村63639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931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89.6%,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96.3%。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70.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2%;人均水资源6581立方米,增长14.0%。全年降水量1481.5 毫米,比常年(1971年~2000年30年要素平均值,下同)偏少5.9%,比2008年多162.1毫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8.5℃,比常年偏高0.9℃。日照时数为1724.9小时 ,比常年偏多39.5小时。年末全市32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5.17亿立方米。 全年噪声达标区198.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298.8平方公里。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全市地表水8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有85个断面年均值满足相应水功能要求。市区空气质量符合Ⅱ级标准要求的天数达到358天。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标准适用区平均值均低于相应标准。 生态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5公顷;迹地更新7005公顷;当年新增育苗106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777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79 %。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3个,省级绿色学校65所,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5个。全市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8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50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0%。建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1个。全年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47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