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木垒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统计局 2005年3月20日 2005年,在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呈现较为平缓的发展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2005年木垒县国民经济呈平缓发展的态势。据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834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296万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98万元,同比下降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40万元,同比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6%、12.7%和3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671元,比上年增加363元。 劳动就业稳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2005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5541人,比上年末下降8.4%。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2234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0.3%。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为5540人,同比下降8.1%。其中企业单位人数1151人,同比下降28.3%;事业单位2434人,下降0.8%,机关单位1955人,增长0.7%。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20261人次,实现收入累计达3373万元。 2005年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牧民增收困难,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初级产品比重大、企业深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市场占有率低,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停产企业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金融业由于受国家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信贷规模缩小,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金融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在大灾之年总体上不减产还略有增收的目标。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完成产值58509.42万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农业产值17707.98万元,增长13.48%;牧业产值37702.56万元,下降0.01%;林业产值完成1466.26万元,增长37.88%,渔业产值18万元,下降28.5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614.62万元,下降24.62%。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02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受上年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特别是粮食直补政策的影响,粮食等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种植面积达390275亩,较上年增长1.68%。全年粮食产量达74861吨,比上年下降3.93%。造林面积增长较快。当年完成造林面积53945亩,增长54.15%。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畜群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牲畜存栏58万头(只),比年初下降15.28%;全年牲畜出栏65.29万头(只),下降12.34%。全年肉产量达22815吨,下降7.84%;奶产量8236吨,增长33.33%;禽蛋产量680吨,减少4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总体上是一个由持续下滑到逐渐回升的过程。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2514.7万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工业总产值8737.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193.3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544.3万元。200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户,规模以下237户。在规模以下企业中个体工业203户。 建筑企业运行良好。全县2家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21万元,比上年增长0.13%;完成竣工产值2384万元,比上年增长0.48%。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375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0%;房屋竣工面积3353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截止年底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6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4%。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9个,本年投产项目个数17个。 五、交通 交通运输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客运量完成102万人次,同比增长5.2%,旅客周转量14141万人公里,增长8.6%;货运量完成136万吨,增长21.4%,货物周转量20697万吨公里,增长14.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其中县的零售额为13895.8万元,同比增长12.9%;县以下5126.2万元,同比增长9.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5122.7万元,同比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为2379.4万元,同比增长2.1%;其他行业零售额为1519.9万元,同比增长1.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816万元,同比增长3.4%,完成预算的1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25万元,同比下降4%。其中,增值税完成102万元,增长20%;营业税完成518万元,增长6%;企业所得税完成20万元,增长25%;个人所得税完成85万元,增长18%;农牧五税完成40万元,下降85%;行政性收费收入90万元,增长38%;基金收入591万元,增长23%。财政支出16167万元,增长14%。 金融运行发展平稳。截止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576万元,比年初增加3070万元。其中企业存款6428万元,比年初减少3385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170万元,比年初增加2643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349万元,比年初下降6783万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止年底,全县2家保险公司及代办点保费收入达1758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8万元,同比增长18.3%,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460万元,同比增长9.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项目引进和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5年共争取区、州科技项目22个,落实项目资金26万元,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5个。积极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97期,培训人员36000名,新增科技示范户183户,新评聘农民技术员52名,新成立协会2个。 教育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3所,较上年减少4所;在校学生11750人,减少1319人,全年招生人数1686人,毕业生人数3193人,减少365人;教职工总数1526人,减少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94人,减少12人。 九、文化、体育、广播和卫生 群众文化体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44场次。文化馆1个;博物馆1所;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放映影片80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