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奎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伊犁州奎屯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全年生产总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9.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47.4:45.7变化为6.9:49.8:43.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3667元,比上年净增2033元,增长17.5%。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72万元,比上年增长8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3%。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高于上年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2.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3%,衣着类价格上升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10.6%。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56830人,比上年增长5.5%。在岗职工33828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有单位29874人,下降0.5%;集体单位689人,下降5.7%;其他单位3265人,增长14.3%。个体私营劳动者23002人,增长17.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6.7%,完成农业总产值2.49亿元,比上年增长7.9%。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重新划分耕地,进一步解决了开干齐乡返青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1%,比上年上升63.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8%,上升1.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73%,上升78.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1%,下降11.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9次,加快0.4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9%,上升2.3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6109元/人·年,比上年提高53553元/人·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亿元,增长41.9%。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52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8472万元,增长36.7%;房屋施工面积40.3万平方米,增长26.7%;竣工面积25.3万平方米,增长7.2%。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74984万元;实现工程结算利润5925万元。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20.6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呈现扩大趋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4684万元,增长22.3%,其中新疆艾斯米尔钢铁有限公司本年投资7305万元;奎屯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本年投资11966万元等;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2008万元,增长15.5%,其中新疆卷烟厂投资11371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19313万元,增长11.7%,其中住宅投资15099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29万元,办公楼投资360万元,其他投资1425万元。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75亿元,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6384万元,增长10.7%;其他行业零售额2261万元,下降27.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不含兵团)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489万元,其中批发业46011万元,零售业8479万元。全年实现利润1019万元;实现利税1826万元。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全面落实了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年末个体工商户6892户,从业人员1.2万人,注册资金1.6亿元,分别增长7.8%、5.9%和15.9%;私营企业655户,从业人员1.1万人,注册资金10.3亿元,分别下降0.6%和增长6.8%和49.5%,个体私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的比重为78.1%。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运量639万吨,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公路283万吨,增长10.1%。完成客运量423万人,增长11.3%,其中公路392万人,增长11.0%。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电信业务收入2.08亿元,增长7.0%;邮政业务总量1795万元,增长6.6%。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76.3%,互联网用户0.9万户。

七、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拓宽项目信息渠道,重点推动石化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为企业协调服务力度,营造最佳投资环境,实现了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2004年,开发区完成GDP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9.6%上升到24%。实现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增长50.2%。完成税收收入7224万元,增长5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63.6%。

开发区经济运行在保持“量”的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冶金、纺织、食品、电力、石化下游产品加工,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中仅冶金、纺织两个产业,2004年累计完成产值6.11亿元,占到了开发区同期工业总产值的58.9%。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显现,三大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初见端倪。

2004年,开发区新注册企业42家,注册资金8844万元,其中:工业企业8家,注册资金2526万元;商贸、服务性等企业34家,注册资金6318万元。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42254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4159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