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木垒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昌吉州木垒县统计局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统计局

2005年3月20日

二00四年是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昌吉州党委、政府实施加快东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年,一年来木垒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与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全州扶持东三县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区、州、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力地推动了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年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据测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下同)55805万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718万元,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97万元,同比增长3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090万元,同比增长13.9%。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7.88%、19.71%、32.4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4.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3.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91个百分点。

2004年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农牧业生产受灾减产,农牧民增收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生产仍然是困难重重,增速过慢,城镇失业人口居多不下,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较慢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

今年我县采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鹰嘴豆等特色农作物,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但由于持续干旱,农业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小麦、玉米、油料、豆类等大宗农作物减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56540.45万元,同比增长7.8%。其中种植业产值15604.31万元,同比下降16.33%;畜牧业产值37705.63万元,同比增长15.87%;林业产值1063.4万元,同比增长8.03%;渔业产值25.2万元,同比增长40%。全年牲畜出栏数达74.48万头只,年末存栏数达68.46万头只。肉类总产24756吨,产奶6177吨。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3650亩,下降8.67%,其中小麦119250亩,增长30.11%;玉米99600亩,增长3.11%;豆类144300亩,下降33.15%;大麦20700亩,下降28.87%.油料播种面积12900亩,下降21.1%.全年粮食总产量77925吨,同比下降11.99%,其中小麦16424吨,增长31.4%;玉米49382吨,下降18.79%;豆类9447吨,下降21.16%;大麦2672吨,下降17.56%。油料产量617吨,下降66.23%。全年植树造林面积27870亩,下降34.6%。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7920千瓦,拖拉机拥有量为6318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县进一步加大了“扶优扶强”工作力度,工业企业和生产形势有所好转,工业生产降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特别是小企业生产形势好转,2004年全年实现工业产值7519.3万元,较上年增长4.6%。实现工业增加值1033.9万元,较上年增长4.6%。

在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的基础上,结合招商引资,放开建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完成建筑施工产值2501万元,比上年增长5.57%;完成施工增加值750万元,增长11.9%。实现利润3万元。全年施工工程项目16个,比上年增加15.3%,施工房屋建筑面积36324平方米,上升18.45%,房屋竣工面积24147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批建设项目进驻我县,使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有了一个大的攀升,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74万元,同比增长71.4%。全县基建、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项目共3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2.5%;基本建设总投资14932万元,增长95.5%;更新改造投资500万元,增长66.6%;2004年由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的增加值达6850万元,较上年增长60.9%,占全县GDP总量的12.2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社会客运量完成97万人,同比增长2.65%,旅客周转量13027万人公里,增长3.7%;货运量完成112万吨,同比增长26.3%。货物周转量180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7.4%。

邮政、电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55万元,同比增长18%。年内累计接待游客5.4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96万元。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6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884万元,增长13.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093万元,增长2.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415万元,增长10%,餐饮业零售额2331万元,增长17.37%,其他零售额1500万元,增长7.47%。

七、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1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幅较快,完成财政收入1756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增值税85万元,同比增长25%;营业税488万元,同比下降25%;企业所得税16万元,同比增长7%;个人所得税72万元,同比增长36%;农牧五税217万元,同比下降15%;行政性收费收入65万元,同比下降7%;基金收入480万元,同比增长540%。财政支出14235万元,同比增长13%。

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我县存贷款余额有增有减。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8363.2万元,比年初增加3653.6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131.6万元,比年初减少4805.6万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三家保险公司及代办点保费收入达1582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2万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33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广播、卫生

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加大科技项目引进和推广,加大对农牧民的培训,全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70期,培训人员34800名,农牧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文化、教育、广播、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7所;在校学生13069人,全年招生人数3302人,毕业生人数3558人,教职工总人数154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6人;全县有文艺表演团体1个,年内组织各类演出50场;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博物馆1所;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放影场次530次;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卫星收转站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覆盖人口7.35万人。卫生机构数90个,拥有床位数140张。卫生机构中,医院12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87人,其中职业医生1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