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奎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7%,上交中央两税3.64亿元,增长47.6%。地方财政支出2.36亿元,增长45.6%。 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37亿元,比年初增加7.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39亿元,比年初增加3.8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42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36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其中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12.5亿元,比年初增加2.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81亿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 保险市场平缓发展。年末,全年保费收入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38万元,增长11.6%;人身险保费收入1.2亿元,增长0.7%。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250万元,人寿险赔付额135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2004年教育事业费6246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1.9%,高中录取率75.1%,普通高考上线率91.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校舍面积5680平方米。新疆区内初中班顺利开学。全市现有32所学校,在校学生2.95万人,其中中专4所,在校学生493人;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3353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4434人。成人高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014人。 科技得到优先发展,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科技三项费投入237万元,增长46.3%,科技发展资金75万元。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项,申请专利23件,取得科技成果10项。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年末,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254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26.4%,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53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8.7%,科学事业费支出19万元。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文化市场管理得到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良好,竞技体育在区内外各类比赛中获金牌35枚。 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奎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已完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个,卫生技术人员1485人,其中医生801人。床位数1445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14.03万人,增长3.2%,其中男性人口6.99万人;女性人口7.04万人,非农业人口12.49万人。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353人,占总人口的7.38%。全年出生人数1065人,出生率7.71‰、死亡率2.44‰、自然增长率5.2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3843元,增长9.1%,据抽样调查推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5元,比上年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599元,增长5.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9元,比上年增长12.3%。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竣工住宅面积14.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6平方米。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5.39%。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累计收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金6070万元,净增1112万元。养老金、失业救济金社会发放率、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100%。为14147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6.3万元,开办了低保人员医疗保险。 全市有3293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3967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706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3个,床位121张。 十二、环境保护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13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99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49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18吨,工业烟尘去除量7310吨,工业烟尘排放量859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9%,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4平方公里。 全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84.2%,下降3.2个百分点;三级占13.1%,上升1.5个百分点;四级及以下占2.7%,上升1.7个百分点。 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完成造林面积2290亩,工程优良率88%,城市绿化覆盖率36.6%。 注:1、公报中奎屯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奎屯市统计局 二〇〇五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