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六、国内贸易 市场繁荣活跃,零售市场大幅升温。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城镇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农村购买力转移使市场重心进一步向城镇倾斜。城镇市场共实现零售额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1亿元,增长13.4%,比城镇市场增幅低5.9个百分点。 全县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7家,其中批发企业4家,零售企业3家,限额以下零售企业(含个体户)2374家,住宿和餐饮企业(含个体户)813 家。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4.62亿元,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企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16.9%。 七、对外经济、旅游业 随着我县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强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共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6个,引进资金19.14 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荣获自治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世纪园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县公园和红莲山景区创建为国家A级旅游风景区,2家度假村创建为自治州星级“农家乐”。全年共接待中外旅客50.8万人次,旅游收入1.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52.8%。 八、金融 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各项存贷款随着多家企业及农户把资金积极投入生产、城乡居民购买基金、国家压缩资金投放量等因素而比年初下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含芳草湖农行、农发行,下同)25.42亿元,比年初增加0.22亿元,增长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3亿元,比年初减少1.01亿元,下降5.2%。各项贷款余额为17.75亿元,比年初减少2.13亿元,下降11.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教兴县成果显著,继续扎实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科技之冬”等科普活动。全年落实科技三项经费361万元,实施科技项目9项,奶业扶贫项目、绿色食品行动计划、优质高产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等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全年荣获州级科技进步奖1项、引进农业新品种1项、申请专利5项。 教育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布局趋于合理,完成三中、四中、园户村中学等11所学校的合校工作。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5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26所、成职教中心1所,小学教学点4个;教学年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1536人,全年共招生5026人,毕业生4895人;教职工总数为1960人,其中专任教师1825人。年末幼儿园16所,全年入园1546人,在园2075人,离园940人。全县职工技术培训机构8个,教学班99个,全年结业生达26049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609人,全年招生303人,毕业生116人。 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县各校救助贫困生639人,救助款达7.28万元,其中学校减免568人,减免额6.49万元,社会救助71人,救助额0.79万元。 入学、升学情况良好。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升初中率100%;初中升高中率60.9%;高中升学率达97.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8 %;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6%;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为88%,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为95.7%。 十、文化、体育、广播 积极开展了创建“自治州文化体育示范乡镇、村、社区”和“自治州特色文化体育乡镇、村”活动。2007年,创建成自治州文化体育示范社区1个,特色文化体育村1个,特色乡镇1个。 文化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各种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先后开展文化活动178场(次),其中广场舞会63场(次),广场图书服务活动7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50场(次),全县13万多人(次)观看了演出。同时,县影剧院深入到各乡镇、建筑工地放映电影116多场,其中为农民工放映电影4场次,服务群众逾万人,与上年相比,农牧区电影放映覆盖率提高了60%。 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全县共举办以中老年腰鼓、秧歌、健美操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58场次;举办了全县第四届机关职工运动会。组队参加自治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选派14名中学生代表昌吉州参加自治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并获单项金牌六枚。组队参加自治州篮球比赛,获得女子组第一名,代表自治州参加自治区业余体校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参加自治区中学生女子篮球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组队参加州职工太极拳比赛,获得团体第二名。组队参加自治州第十五届老年人运动会,获得新疆健身操第二名,无极健身球保健操第一名,柔力球第二名,太极拳(剑)第三名,并获大会组织奖。 广播事业持续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提高。截至年末,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6%,有线电视用户数1.64万户,“村村通”入户率达95%;广播站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全县广播系统自制节目达2372小时,电视系统自制节目1083小时。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三废”治理稳步提高,全县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800万元、城镇绿化投资2346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224.54公顷,绿化率为30.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实现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3万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44.87万吨,处理率达65%。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力度加强。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319.6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61.7%,废气治理率达90 %,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84.5%。完成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和审查,使我县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率达到了100 %,小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执行率达100%。 十二、安全生产 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全年组织开展综合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479家(次),下达整改指令书624份,提出整改意见3205条。有7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自查、自改隐患2243条,整改率达到98%以上,发现的3处重大隐患全部整改完毕。据测算,全县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65人/亿元,比上年减少0.35人/亿元;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首次实现零纪录;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8人/万车,比上年减少8.21人/万车,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1.59人/百万吨,比上年增加5.71人/百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