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9 昌吉州呼图壁县统计局

2007年,我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运行态势,呈现出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大、畜牧业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出现新的转机、增速连创新高、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投资需求稳步回升、第三产业支撑有力、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收入快速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显著增强。经昌吉州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94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年加快了1.9个百分点,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4.88亿元,增长31.5%,其中工业增加值9.19亿元,增长38.9%,建筑业增加值5.69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16.5%。

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县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19.8%;第二产业为54.9%,其中工业为39.5%,建筑业为15.4%;第三产业为25.3%。在16.5%的增速中第一产业拉动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4.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纳税、严格执法、做到应收尽收,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05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6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6.29%,比上年增长19.29%。全年财政支出32875万元,比上年增加7615万元,增长30.01%。

劳动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部从业人员达6.72万人,其中女性3.04万人,分别比年初增加0.26万人和0.1万人。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不含私营、个体和乡镇企业)11901人,比年初增加616人,增长5.45 %。其中企业单位6624人,比年初增加597人,事业单位3611人,减少64人,机关单位1666人,增加83人。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2356名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其中873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登记失业人数726人,登记失业率为3.4%。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累计达10575人次,比上年增加3735人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善,二、三产业比重仍需提高;农牧区发展不平衡;农牧民增收难度增大;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效益欠佳;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商品房、蔬菜和主要副食品大幅涨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农林牧渔业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4%;其中农业产值10.39亿元,增长11.27%,林业产值0.29亿元,增长97.84%,畜牧业产值11.09亿元,增长14.4%,渔业产值0.19亿元,增长5.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2亿元,增长8.07%。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13%。

农作物订单面积逐步扩大。围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狠抓订单落实,不断提高农产品合同销售比例。全年农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55.2万亩,占正播面积的87%,其中棉花、小麦、玉米、甜菜、烟草、制酱番茄、青贮玉米等大宗农作物均实现订单种植。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朝着稳粮增效的方向发展。2007年,我县把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以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9.99万亩,比上年增加3.55万亩。呈现棉花、打瓜、苜蓿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油料、甜菜、蔬菜、瓜类、饲料作物等主要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7562吨,比上年增产10270吨,增长15.3%,其中小麦产量47082吨,增长14.6%,玉米产量28411吨,增长16.4%;棉花产量受播种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达38604吨,比去年减产3962吨,下降9.3%,油料产量2065吨,增长9.3%,甜菜产量111545吨,增长56.6%,西甜瓜产量50462吨,增长24.6%,水果产量5976吨,增长9.9%,蔬菜产量332817吨,增长113.1%,其中制酱番茄283650吨,增长112.7%。

2007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主要产品产量

项    目播种面积 (万亩)增减 (万亩)产量 (吨)增减 (吨)

一、农作物总播面积69.993.55--

1、粮食作物合计18.181.847756210270

其中:水稻0.130.0183845

小麦12.481.40470825997

玉米5.120.50284114004

2、棉花32.75-3.6138604-3962

3、油料1.700.082065176

4、甜菜2.180.6311154540304

5、蔬菜作物合计7.013.54332817176643

其中:制酱番茄5.622.78283650150278

6、西甜瓜合计1.580.30504629958

7、苜蓿2.35-0.0116363-2512

8、青贮玉米3.420.6915474336269

二、水果合计1.020.495976538

其中:葡萄0.970.465847510

林业生产继续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全年完成合格造林面积5.23万亩,其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三北”防护、道路、工业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完成面积4.32万亩,经济林完成面积0.9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18万株。年内新增封沙育林面积达2万亩,年末实有育苗面积达8595亩,其中2007年新育1230亩;当年苗木产量达3000万株。

畜牧业生产呈快速增长态势。2007年我县畜牧业按照抓好奶产业、发展肉羊业、扶优扶强猪禽业的思路,加强了牲畜改良繁育体系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了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全县新增养殖专业村3个;五工台和大丰镇无公害肉鸡养殖基地、二十里店镇种鸡养殖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以基地为依托,积极引导农牧民有序发展养鸡业,已新建养殖繁殖小区6个,鸡舍65栋。天康集团的10万头生猪繁育基地和国家级种猪场,已达到6万头饲养规模。全年各类牲畜饲养量增加较快,年末牲畜存栏达50.34万头(只),比年初下降9%,牲畜出栏69.3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1.3%,产肉量达3.52万吨,增长15.1%;在大丰泰昆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家禽饲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肉蛋鸡饲养量迅猛增长,家禽出栏达523.25万只,同比增长59.7%,禽蛋产量1319吨,增长23.6%。县内两家奶业龙头企业:天山雪乳业、西域春乳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已达700吨。奶业龙头企业在展开激烈的奶源争夺的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全县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29个、千头奶牛养殖场6个、奶牛养殖专业户2187户,高产奶牛达2.11万头,对推动奶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年奶类产量达13.46万吨,增长12.5%,当年新增牛奶产量1.4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