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硕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0-03-19 巴音郭楞州和硕县统计局

从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农林牧渔业增长31.77%,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投资增长,2007年和硕县加大了葡萄种植业,仅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投资完成了2210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增长22.22%,原因是2007年我县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沼气建设同比增加了720万元。交通运输业增长146.61%,原因是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到位,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业增长40.61%,原因是抗震安居工程飞速增长所致,仅抗震安居工程同比增长了45.7%。租赁业由于润德公司投资4000万元购置租赁建筑设备,从而增长了253.98%,教育投资增长1146.67%,原因是2007年我县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教育住宅投资1586万元,教学用房投资285万元。卫生、社会保障业由于投资建成了一座敬老院,使增长速度达到了127.89%。采矿业下降40.89%,是由于双吉矿业投资同比下降62.9%所致,制造业下降18.46%,是由于农付食品加工业中的青鹤特色羊肉加工项目投资下降了11.9倍所致。

五、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年货物货运量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1%;旅客客运量19.6万人,增长4.8%。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784公里,全年铺筑通乡公路295公里,通村油路137公里,全县黑色路面总里程达到54公里;公交客运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城乡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县共有民用汽车3353辆,比上年增加267辆,其中,载客汽车拥有量1820辆,普通载货车1135辆。

邮政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4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9%。电信业发展迅速,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4万门,比上年下降17.7%,固定电话总用户达到18136户,比上年25.1%,电信小灵通用户总量发展到3269户;移动电话总用户达到 4万户,比上年增5.3 %;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全县共有互联网络固定用户2823户,比上年增长94.4%。

六、贸易 、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4.1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批发业52.8万元,同比下降15.4%;零售业4462.5,同比比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3533.8万元,同比增长4.8%;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73.3万元,同比增长11.6%;县以下的完成3190.8万元,同比增长3.2%。

全县有个体工商户1836户,从业人员2901人,注册资金3284万元;私营企业92户,从业人数1111人,注册资金11831万元。

2007年我县物价继续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7.64,增加7.6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8.47,增加8.47%。2007年我县全年旅游总收入4123.9万元,增长11%,招待旅游人次22.81万人次,增长3%。

七、金融、财政

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加,贷款快速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完成各项存款余额70989万元,增长1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月末余额50549万元,增长6%;完成各项贷款余额25951万元,增长50.97%,其中:农业贷款10659万元,增长3.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下,全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49万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国税628万元, 同比增长47%;地税1892万元,增长25%,非税收入1344万元,增长53%;基金收入784万元,增长57%。契税103万元,增长5%。地方财政支出20760万元,同比增长33.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县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1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205万元,已审报农业专业技术协会12个。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9期,受训人员达1.07万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万余份。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小学学校19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16所;中小学在校生8545人;幼儿园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4所,在园儿童1379名;全县共有教职工1156人,其中汉回族教职工695名,维族教职工236名,蒙族教职工225名;全县校舍总面积达6.84万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事业健康发展。举办文艺演出27余场,投入资金21余万元,到场观众达4.5万人次,以“双拥共建,军民团结,文明和硕”百日文化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更是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全县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4个;有汉、维、蒙藏书7.5万册。

共有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无线电视发射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有线电视用户5200户,有线电视主干线长85公里。2007年全县共播出广播新闻3800条(汉、维、蒙三种语言),电视新闻1600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40张;乡镇卫生院6个,甲级卫生室18所,覆盖率78.3%,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8%以上。全县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0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94人。

农村医疗保险更加规范。2007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8729人,比上年新增3964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07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77万元。全县有25个定点医疗机构(村卫生室18个,县外1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3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县举办县乡体育比赛30场次,参赛人数达2万多人次,投入资金15万余元,其中: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实施篮球进乡村工程并结合环天山万里体育长廊工程12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全县环保投资5260万元,占GDP比重达5.5%。城镇空气质量好于等于Ⅱ级日数大于85%,生活锅炉100%达标排放,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5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

安全生产工作更加重视。全县发生各类生产事故44起,死亡20人,受伤36人,直接经济损失39.2万元,生产事故起数和受伤起数分别比同期下降12%、8%,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分别比同期上升244%、1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6起,死亡16人,受伤35人,直接经济损失11.1万元。发生火灾事故4起,直接经济损失28、1万元。企业发生事故3起,死亡3人。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据县公安局2007年户籍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1‰,死亡率为4.03‰,自然增长率为8.07‰。全县年末总人口达68622人,总户数25301户。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0055人,末落常住人口人7608人;少数民族为23027人,其中:蒙族5622人,维族10490人,回族6304人。县属年末人口47884人,总户数16719户,少数民族人口201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