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昌吉州阜康市统计局

2006年,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克服了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喜人局面。在刚刚揭晓的第六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综合评价中,阜康市排名上升至第62位。

一、综合

2006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81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6亿元,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38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42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由14:69:17优化为13:70:17,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8.4%、77%、14.6%。

按地域划分,市属完成20.27亿元,增长12.7%,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驻市兵团完成3.3亿元,增长18.2%,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准东石油完成17.92亿元,下降6.6%,拉动经济负增长2.8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我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的增长态势,但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市属和兵团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水平,准东石油原油产量急剧下降。

二、农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大力实施“菜畜富民、节本增效”战略,全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41亿元,较上年增长13.2%。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总播面积32.37万亩,粮、经、草比例调整为1:2.1:0.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2006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3.87万亩,较上年增长20%,制种玉米总产量达21446吨,增长13.2%,棉花总产量达5095吨,增长57.3%,蔬菜总产量达182422吨,增长3.25%,蕃茄总产量达54184吨,增长11.2%,西甜瓜总产量达14430吨,分别较上年增长33.3%和35.1%。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依托登海种业、科隆棉业等龙头企业,落实高效定单作物面积26.81万亩,占全市总播面积的82.8%。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引进豇豆、荷兰土豆等20个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5800亩。5种农产品通过绿色认证,新增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8000亩。晚熟西红柿、辣椒等六个千亩特色种植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可观,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牲畜出栏和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06年牲畜出栏量达到59.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0.6%,肉产量达25699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4%,奶产量18304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1.5%。出栏家禽507.22万羽,禽蛋产量3763吨。品种改良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黄牛冷配6000头,肉羊人工受精3000只。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红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运行,新修防渗渠道150公里,维修渠道510公里。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植树造林2.7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大,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79万千瓦。

三、工业、建筑业及固定资产投资

(一)工业

坚持“工业强市”目标,以有色冶炼、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五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实现地区工业增加值26.56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市属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93亿元,其中国有及年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完成19.19亿元,规模以下企业完成1.74亿元。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1.7%。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58亿元,增长19.32%。我市工业增速回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骨干企业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加足马力,扩大生产规模,使得工业现价产值成倍增长。重点工业企业:(1)阜康冶炼厂实施品牌和科技创新战略,博峰牌标准阴极铜、电解镍获得新疆名牌产品称号,电积钴生产新工艺通过自治区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全年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8.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35亿元,生产电解镍3625吨,增长11.3%。(2)博达焦化: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12亿元。完成电石产量5.8万吨,增长了2.66倍。(3)天龙矿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生产原铝2.12万吨。⑷供电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2亿元,售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8%。

阜康重化工业园区已批准为自治区级重化工业园区,园区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5500万元完成了园区水、电、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昌源水利水电集团公司,融资3700万元启动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完成园区土地储备3.2万亩,为园区建设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入驻企业运行良好,阜康冶炼厂1.3万吨电解镍、大黄山鸿基焦化一期40万吨等重点项目顺利建成并投产,全年完成园区现价工业总产值16.7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完成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3%。

(二)、建筑业

由于施工工程量减少,外地建筑企业来我市承揽工程使竞争加剧,阜康市建筑企业2006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22.4万元,下降16.4%,房屋施工面积172240平方米,下降15.2%。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阜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22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0353万元,农村投资完成8704万元,房地产投资完成8965万元,分别增长10.1%、14.1%、-13.4%。重点项目情况:1、阜康有色工业园项目年产1.3万吨镍项目,完成投资7868万元,新增7000吨镍生产能力。2、阜康重点项目大黄山鸿基公司120万吨焦炭项目累计投资达到3.41亿元,一期40万吨焦炭项目进入正式生产,二期40万吨焦炭项目也已开工。3、交通行业投资额较大,G216线岔口至西沟村公路改建等7个小项目计划投资达17351亿元,完成投资7450万元。4、建设局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5347万元,包括团结东西路、城关路、乌奇路改扩建,城市游园景区4个子项目,完成投资1747万元。

四、旅游和商业贸易

按照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规划,以天池景区进全国一流景区为目标,积极开展5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创建工作。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景区景观、信息平台、后山步道、环湖步道、给排水等建设,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景区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生态造林350亩。继续实施三工河谷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4400万元,搬迁安置农牧民235户,拆除房屋2670间,总面积5.5万平方米,建成两个民族风情园并投入运营,完成生态绿化和景观造林面积700亩,河谷生态景观效应初步显现。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欺客宰客、违规经营等行为,清理违章零散接待设施56座,旅游经营秩序趋于规范。全市接待游客136.7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景区接待游客83.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48%。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3处城市公共绿地,新增绿地面积9.44万平方米,绿地率增加1.4个百分点,达到34%,绿化覆盖率增加1.5个百分点,达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