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商贸流通业发展稳中有升,我市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9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按城乡划分,市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14.7万元,同比增长16.3%,县以下实现21385万元,同比增长15.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实现56150.7万元,同比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5495.3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他行业实现2453.7万元,同比增长59%。 五、邮政、电信、金融、保险 邮电通讯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邮政业务收入619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639万元。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各项存款余额达21.7亿元,同比增长13.7%,居民存款余额14.66亿元,人均储蓄余额达9005元,较上年增加685元,实现保险业收入4700万元,同比增长21%。 六、招商引资、税收及财政 投资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西洽会、乌洽会、投洽会成果丰硕,共签约合同项目32个,项目总投资20.07亿元,合同履约率达100%,落实到位资金6.44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争取国家项目48个,落实国债及上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到位资金9300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均创历年新高。 税收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国税部门完成税收58950万元,增收4461万元,增长8.2%;地税部门完成税收14762万元,增收650万元,增长4.6%。财政收入达到29842万元,较上年增加2044万元,增长7.4%。财政支出达到30747万元,较上年增加4052万元,增长15.2%。 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 坚持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公用经费,财政统一安排212万元,解决了学校冬季取暖费问题;偿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欠款678万元,兑现历年教师和学生全部集资款173万元。重奖了教育教学中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和学生。“普九”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50人。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完成5所中小学校(点)的撤并。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市一中高中教学扩招楼、市职专学生公寓楼和滋泥泉子中心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加大农牧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成了2个乡镇文化站和23个村级文化室建设。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共享工程,投入425万元完成数字电视项目工程建设,数字传输节目达到60套。由45个子网站组成的政府网站群全面开通,日均访问量达到2.5万人次,在全国政府网站效绩评估中名列第41名,全年办理网站“市长信箱”群众来信257件。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共开展文体活动100场(次),在昌吉州第六届民运会上取得了四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 城乡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市医院外科楼、中医院住院部和8个村级卫生所建成并投入使用。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市属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08‰以内。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取得新进展,我市成功列入“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示范区”。投资55万元建成甘河子气象站,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及公共安全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80元,增加42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36元,增加889元。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17411元,增加3567元。完成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7000余人,普及性培训率达到97%以上。拓宽就业再就业领域,完成就业培训5864人,安置城镇各类失业人员30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制定出台《阜康市退伍军人安置办法》,安置城镇退伍军人73名。 不断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的帮扶和救助力度,通过财政拨款、单位帮扶、社会募集等多项措施,全年投入救助资金近700万元,募集社会各类捐款41.2万元。对特困群体就医、就业、就学和冬季取暖等方面进行救助帮扶,发放各类补助金270万元,受益人数达2620人;城乡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工作正式启动,2041人纳入救助范围;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37万元,1360人享受低保;投入220万元完成三座敬老院新建改建工程,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落实国家、市级财政资金250.8万元,5800多名在城区就读的农村户籍、城镇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同等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发放2006年洪水受灾农田补助和农户生活补助资金33万元。安排资金26万元,对565户弱势群体进行了冬季生活燃料补助。完成抗震安居工程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2713户农牧民和城市居民喜迁新居,其中贫困残疾人61户。 我市成功列入国家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市,惠及6万余名群众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启动,农牧民参合率达到85%。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统筹面。启动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204人参保;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1604人,较上年增加2449人;参加医疗保险14961人,较上年增加901人;参加工伤保险8823人,较上年增加4513人。兑付医疗改革前职工超支医药费148万元。全额补足历年职工住房公积金政府配套资金364万元。 进一步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在市区重点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27个,并完成监控中心建设,技术防范能力得到加强。不断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累计检查市场352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63起,涉案金额272万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