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硕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全县有个体工商户2337户,从业人员3821人,注册资金5575万元;私营企业50户,从业人数276人,注册资本21240万元。 2003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2%,增加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3%,增加0.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完成货运量47万吨,增长4.4%;货物周转量96万吨公里,增长5.5%。完成客运量16万人,增长1.3%;旅客周转量1610万人公里,增长4.8%。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57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15000户,其中农村电话9800户。移动电话17000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550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为部21.9/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部24.9/百人。全县居用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18456门,邮电支局所11个。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2003年我县旅游总收入2008万元,下降37.3%,招待旅游人次11万人次,下降42.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29万元,同比增长23%,地方财政支出9424万元,同比增长15%,完成预算的129%。 金融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423万元,比上年增加8659万元,同比增长2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94万元,新增7210万元,同比增长2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055元,比年增加2629元,增长9.6%,其中:农业贷款9030万元,比上年减少334万元,同比下降3.6%。存贷差扩大为13368万元,占到存款总额的30.8%。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县保费总收入1011万元,比上年下降4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6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95万元。全县赔款、给付总额达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财产险赔款为205万元,人身险赔给付达60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学技术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全县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3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97万元,实施科技兴农项目19项,科技兴州启动项目4项。全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5期,培训农牧民及基层干部党员6050人、11200人次,完成州下达的计划任务9500人次的117.9%,共发各类技术资料20000余份,放映科普录像59场,科普专题讲座15场,投入2万余元,制作《农事顾问》32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小学21所。专任教师994人,在校学生9717人,中小学体能达标率99.35%,小学毕业率达99.82%,中学毕业率99.64%,2003年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51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县举办文艺员演出34场,投入资金68万元,活动参赛人数3600人次,观众达6000余人次。全县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站6个,有汉、维、蒙藏书25310册, 2003年全县共播出广播新闻3648条,电视新闻1316条,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100%、98%。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个,卫生防疫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12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其中医生103人,护师、护士44人;乡镇卫生院6个,甲级卫生室20所,覆盖率100%,儿童“四苗”接种率98.9%。 2003年全县举办县乡体育比赛11次,参赛人数4244人,承办了自治区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赛,举办了2003年金沙滩冰雪艺术节及第四届金沙滩旅游节。2003年迎新春全民健身千人万里环城跑及全县国民体质测试,参加测试772人。 九、人口、劳动就业及社会福利 2003年全县全面完成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各项任务,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6%;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4‰,死亡率为2.85‰,自然增长率为6.55‰。全县年末总人口达6.84万人,比上年增加0.36万人,总户数22815户,比上年增加1664户;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3150人,流动人口8707人;少数民族为21181人,其中:蒙族5493人,维族9190人,回族47193人。县属年未人口43778人,总户数13909户,少数民族人口18369人。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平稳。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741元,比上年增加380元,增长8.5%。 全县在岗职工总人数为7161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516.5万元,年平均工资10248元,比上年增长11.3%。 劳动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加强了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和安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统筹工作进展顺利。2003年,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61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55人,实收养老保险695万元(包括历年清欠);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2449人,实收失业保险费85万元;全县有313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528万元;支付失业保险救济金10.3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费55万元;发放企业离退休养老金1056万元。 2003年全县有敬老院2个,床位30张,收养孤寡老人13人,安置残疾人13人就业。发放救灾救济资金79万元,抚待军属49人,烈属1人,优抚金额6.4万元。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