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昌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食用植物油(吨) 91664 30.0 罐头(吨) 36935 1.1 饮料酒(吨) 7028 -5.1 家具(件) 212404 -3.9 塑料制品(吨) 6165 -80.9 水泥(万吨) 104.4 21.4 变压器(万千伏安) 1696 33.0 电力电缆(公里) 8917 -6.6 配混合饲料(吨) 183340 -27.8 签订建筑合同额大幅增长,房屋施工面积大幅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直接推动建筑业高速增长。全市资质以内31家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27.1%;房屋施工建筑面积151.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7%;房屋竣工面积94.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4%;新开工房屋面积100.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新建投资12.65亿元,同比下降13.4%,扩建和更新改造投资17.87亿元,同比增长40.9%,房地产开发投资7.3亿元,同比增长23.7%。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6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3%。累计商品房销售额117286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住宅销售额109593万元,同比增长71.1%。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邮政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8.7%。 以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为主线,争优创先,旅游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94.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3.2亿元。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挖掘整合我市旅游资源、产品、路线,完善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的水平和档次。注重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开展旅游产业推介活动,打造昌吉市“休闲之都,名吃之乡”品牌。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各类经济成份并存。连锁经营、大型超市、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增加和壮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8.63亿元,同比增长16.4%。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完成21.79亿元、4.97亿元和1.87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16.2%、18.6%和12.3%。城乡消费市场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4%,城乡市场增速差距由上年的3.5缩小到2.9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与招商引资 对外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市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2.75亿美元,同比增长6.2%,进口1.06亿美元,增长29.3%。全年在建招商引资项目203个,落实到位资金30.64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5个,到位资金14.06亿元;续建项目78个,到位资金16.58亿元。新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到位资金5.75亿元。新引进5千万元以上项目22个,到位资金7.3亿元。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业 税收稳步增长,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支出9.4亿元,同比增长75.4%。全年完成全部税收收入75991万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国税完成全部税收收入36366万元,同比增长26.7%。地税完成全部税收收入39625万元,同比增长45.1%。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幅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幅。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5108万元,较年初增长1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8542万元,与年初基本持平。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7304万元,较年初增长2.9%,为近三年首次呈现正增长。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7018万元,较年初增长7.8%;中长期贷款余额224309万元,较年初下降5.1%;工业贷款余额154524万元,较年初增长11.1%;农业贷款余额31058万元,较年初增长3.1%。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2007年末保费收入达3.72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3亿元,同比增长26.4%,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8.7%。 九、私营个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规模不断壮大,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50%。2007年全市工商个体户、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为149839万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134558万元,个体户注册资金15281万元。个体、私营企业户数为11895户,其中:私营企业1244户,个体10651户。个体户、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41428人。 十、科学、教育、体育、卫生 全市财政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767万元,占当年财政决算支出的1%以上。实施“科技项目示范带动”工程,共争取州级以上科技项目62项,争取到项目资金620万元。全市建成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个,国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9家。全市有3个乡镇(六工镇、大西渠镇、榆树沟镇)创建成为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 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继续完善乡镇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07年末全市各类学校51所,在校学生8334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29421人,小学在校生28928人。在校职工总数6422人,其中:专任老师5066人。 筹措资金,完善乡镇和社区的文化体育阵地,继续抓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市民生活。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庆祝活动为主线,组织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图书总藏量为49万册。 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卫生监督执法进一步规范,各项应急方案出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全市有卫生机构数36个,其中卫生监督机构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 十一、环境保护 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昌吉市空气环境质量基本处于国家一级水平,城市空气好于2级的天数达到90.3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1.4%;新增城市绿地1244亩,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2平方米;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4.3分贝,达到国家标准。 十二、人口与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