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且末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176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29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55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36092万元,增长13%。按全县年常住人口62170人计算,人均GDP为13540元。 三次产业构成由2007年的 43.5:14.8:41.7调整为39.6:17.5:42.9,第一产业下降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2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有所增长。2008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4746人,同比减少1169人,下降19.76%;在岗职工4746人,同比减少1138人,下降19.34%。2008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48213千元。同比增加21369千元,增长16.8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9533千元,同比增加13104千元,增长10.36%。 二、农 业 全县农业总产值61771.79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种植农业产值38839.32万元,增长12.36%;林业产值1300.03万元,增长24.51%;牧业产值16580.94万元,增长9.67%;渔业产值155万元,增长0.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96.5万元,增长1.14%。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279232亩,较上年增加64091亩,增长29.79%;粮食作物面积79804亩,增加30534亩,增长61.97%。其中:小麦54730亩,增加23276亩,增长74%。粮食总产29134吨,增加12450吨,增长74.62%;经济作物面积180338亩,增加33675亩,增长22.96%。其中:棉花面积174057亩,增加33094亩,增长23.48%。油料面积955亩,增长5.5倍。蔬菜面积4024亩,增长15.57%;饲草饲料面积19090亩,下降0.61%。 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年末牲畜存栏35.68万头(只),较上年增加0.73万头(只),增长2.09%;繁殖母畜25.07万头(只),增长3.64%;牲畜出栏34.66万头(只),增长17.81%。肉产量7643吨,增长3.15%;牛奶产量2420吨,增长14.69%;禽蛋产量410吨,增长7.89%。 林果业平稳发展。林果种植面积79666亩。主要果品总产量达到3359吨。全县红枣面积7.1万亩,红枣产量达到2001吨,下降34.6%。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用电量313万千瓦时,增长1.95%。化肥施用量(折纯)4712吨,增长1.36%;自来水受益行政村41个。 农机装备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3706万千瓦,增长4.82%;大中型拖拉机896台,下降6.67%;小型拖拉机2460台,增长17.65%。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7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6%。 工业产品产量情况:发电量3346万千瓦时,增长15%;生产水泥5370吨,增长2.9倍;孰料5055吨,增长3.6倍;生产自来水136万立方米,增长2.3%;云母17756吨,增长11.6倍;黄金905公斤,增长13%;红砖16150万块,增长1.3倍;白酒232吨,增长84%;石棉16150吨,增长16.5%;玉石259吨,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且末县固定资产投资以争先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加快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目标,继续加大薄弱环节投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使固定资产实现了快速增长,投资效益明显改善。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39456万元,增长42.78%。其中:抗震安居工程完成投资8600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21.8%,大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个,同比增长58.54%。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个,增长23.33%。 五、贸易、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今年以来,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等因素拉动下,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保持高位运行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065.5万元,同比增长34.5%。剔除石油公司和新华书店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19万元,同比增长16%。餐饮市场保持活跃。住宿餐饮市场实现零售额1438.2万元,增长14.9%,城乡市场销售额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406.7万元,增长37.4%;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58.8万元,增长25.7%,剔除石油公司和新华书店2008年县级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3964.1万元,增长18.9%;县以下累计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754.9万元,增长9.8%;其他行业零售额1026万元,增长18.3%。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全县客运总量94000人,飞机场旅客吞吐量5500人次。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8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06万元,同比增长17.0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170户,减少2154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20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228户,减少8455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28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2096户,同比增长34.36%。 旅游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17.2%。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410万元,同比增长18%。旅游景区接待总量1092人次,同比下降18%。营业收入5.5万元,同比下降15%。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财政预算基本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目标。2008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018万元,增长2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2.9个百分点,两税税收收入完成23885万元,增长19.3%。其中:国税收入12681万元,地税收入11204万元,分别增长18%和20.9%。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1556万元,增长40.19%。 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9674万元,增长3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0228万元,增长21.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4929万元,增长57.92% 七、科技和教育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示范基地进一步发展。2008年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80万元,同比增长35.2%。 随着国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23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5所。另有教学点10个,县公办幼儿园1所。目前全县共有教学班289个,其中小学班176个,初中班76个,高中班37个。全县共有中小学生9093人,其中,高中学生1584人,初中学生2874人,小学学生4635人。另有学前教育幼儿1464名,教学班51个。全县有教职工1093人,其中小学578人,中学430人,幼儿园及教育教研85人。全县专任教师888人,其中小学494人,中学39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