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皮山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34万元,比去年增长6.8%;财政支出14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分项目看,支出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000—2003年职工住房公积金支出,医改资金支出。 金融运行形势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764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6.76%,其中:企业存款10157万元,增长15.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131万元,增长24.0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5903万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9357万元,下降1.27%,中长期贷款6546万元,增长15.31%。全年货币净投放1106万元,下降14.91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县财产保险费收入427万元,比上年增长54.7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7.1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支出不断增加。科技三项费用支出74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0所,在职教职工783人,比上年减少7.12%,在校学生12273人,减少5.29%;小学学校137所,在职教职工1320人,下降1.49%,在校学生28054人,增加2.38%。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2003年我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县有广播调频发射台1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1.5%。有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1座,有1千瓦以下20座,卫星地面接收站3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2.3%,有线电视台(站)4座,入户数达到1950户。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19个,拥有床位数49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80人,其中执业医师107人,注册护士54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9人。 十、人口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02428人,比上年末增加2428人,增长1.21%。年末总户数48987户,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农业人口158724人,非农业人口43704人;汉族2460人,维吾尔族198131人,其他少数民族183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7.69‰,人口死亡率为7.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9‰,2003年末家庭户均人口为4.13人。 十一、劳动与就业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但就业压力有所增加。2003年末全县职工人员数为7738人,比上年减少5.38%。其中:企业2095人,比上年减少15.86%;事业3795人,比上年减少2.44%;机关1848人,比上年增加2.27%。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县全部职工劳动报酬为10924万元,比上年下降0.56%。其中:企业2160万元,比上年下降0.87%;事业5965万元,比上年下降2.35%;机关2799万元,比上年增加3.78%。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4118元,增长4.39%。其中:企业10312元,比上年增加22.06%;事业15718元,比上年下降3.32%;机关15146万元,比上年增加0.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9元,增长12.36%。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有1208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09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全年有4701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5343名在岗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医疗费用统筹的退休人员1761名。“两个确保”继续得到落实,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共发放158万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共发放27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有儿童福利院1所,床位80张,收养80人;农村收养性老年福利机构14所,床位150张,收养146人。全县城镇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6116人。 注:国民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各项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乡镇企业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测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