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2010-03-19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统计

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市拥有旅行社3家,旅游星级饭店13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国内旅游收入5244万元,增长3.0%。接待境外游客1188人次,增长36.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5803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026万元,增长17.0%。财政支出总计86928万元,增长28.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6594万元,增长19.4%。

金融收支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0371万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80355万元;财政存款7524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1321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1189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634611万元;中长期贷款127927万元。

保险业发展迅猛。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保险机构7家,全年保费收入54611万元,比上年下降0.27%。其中,寿险收入25522万元,下降17.01%;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5959万元,增长114.5%;财产险收入2434万元,增长41.04%。各项赔款给付总额15047万元,增长7.3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职业教育机构1所,招生336人;在校学生750人,毕业生178人;教职工数48人:升学率56.8%。共有普通中学37所,招生9493人;在校学生28892人,毕业生9295人;教职工数1678人:升学率66.6%。共有小学54所,招生7651人;在校学生43640人,毕业生7332人;教职工数2400人:升学率99.03%。共有学前教育机构12所,招生3551人;在校学生4612人,毕业生2615人;教职工数209人:升学率98.6%。

科技进步不断推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以“县市科技工作年”和“科技富民县专项行动计划”为载体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逐步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知识普及、科普示范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继续加快“科技兴市”的步伐,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07年科技三项费用投入为666万元。目前全市有科技进步先进乡(镇)5个,市级科技示范村10个,科技示范户1199户,科技成果转换示范基地6个。全市各类专业技术协会达21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57人。

全年完成科技进步项目50项,其中:自治区级项目7项;地区级项目8项;市级项目35项,获得授权专利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8%,电视人口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5.55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5个,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医院、卫生院10个;乡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50人;注册护士63人。

十一、资源和环境

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国土总面积2312万亩,其中:农用地643万亩,农用地中耕地81.75万亩;建设用地18.9万亩;未利用地1648.1万亩。土地利用率28.6%,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据环保部门统计,全市排放到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1932万吨,比上年减少8.8%;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1.53%;生活污水排放量1311吨;减少0.84%;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21起,死亡57人,受伤170人,直接经济损158.16万元,比上年分别1.78%、-32%、和16.96%。

十三、人口

据阿克苏市公安局2007年人口统计资料:全市年末总人口45.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789,增长4.09%。其中,城镇人口24.42万人,增长5.2%,乡村人口20.82万人,增长2.8%;男性人口23.11万人,占51.08%,女性人口22.13万人,占48.91%。人口出生率12.95‰,死亡率4.04‰,人口自然增长率8.91‰。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4.93元(含年底增资因素),比上年增长20.77%;人均消费支出6824.35元,增长2.0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33平方米,下降3.3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8%,下降0.88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7252元,较上年增长21。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43.72元,比上年增加527.66元,增长12.82%,。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3819万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373149万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40670万元。

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巩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参加失业保险11458人,比上年增长3%;基本养老保险23966人,增长3.5%,其中,职工21000万人,离退休人员2887人;参加医疗保险19179人,增长15.3%,全市有2887名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

据民政部门统计,全市城镇共有各种社区服务场所28个,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10532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629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个,床位160张,收养47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4、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大于100表示景气,小于100表示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