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伊吾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9 哈密地区伊吾县统计局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和人口

国民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86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8%。第一产业增加值7233万元,比上年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万元,增长56.6%,其中,工业增加值2434 万元,增长2.91倍,建筑业增加值2864万元,增长3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21万元,增长26.1%。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为38.78:28.40:32.8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40%,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部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非国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年末,全县总人口20268人(包括淖毛湖农场2027人),比上年增加455人,增长2.3%。分性别看,男性人口10581人,女性人口9687人,男女比例为52.2:47.8;分民族看,维吾尔族8993人,占44.37%;汉族6662人,占32.87先%;哈萨克族3862人,19.05%;回族713人,,占3.52%;其他38人,0.19%。人口自然增长率10.28‰。

二﹑农 业

农业在结构优化调整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19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84%。其中,种植业产值530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7.34%;林业产值774.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2.66%;畜牧业产值5609.55万元,比上年增长27.13%。

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5.6万亩,比上年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2.08万亩,比上年增长16.8%,粮食总产量达到3915吨, 比上年增长9.14%;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08万亩, 比上年下降11.8%,油料总产90吨, 比上年下降15.09%;棉花种植面积0.09万亩, 比上年增长238%,棉花总产50吨, 比上年增长78.57%;蔬菜哈密瓜种植面积1.90万亩, 比上年下降7.7%,蔬菜产量262吨, 比上年增长8.26%,瓜产量26556吨, 比上年增长0.4%;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苜蓿种植1.34万亩,苜蓿总产达4095吨(干草) 。林业发展加快。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76公顷,比上年增长95.3%。全年牲畜存栏1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3.78%;出栏数8.7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9.35%;肉类总产2293吨,比上年增长39.4%;奶类产量930吨,增长12.05%;毛产量256吨,增长4.49%;绒产量10.8吨,增长8%; 水产品产量5吨。农产品经营品牌意识增强,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1倍。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五千万元大关,达到5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3.5%,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69.6万元,实现利润1033万元,实现税金630.3万元。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

建筑业生产全面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64万元,比上年增长35.6%。施工面积63322平方米,增长137%。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8万元,比上年增长5.39%,增幅趋缓。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9021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99.26%其它投资67万元,比重为0.74%。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237万元,第二产业投资398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2870万元,一产、二产、三产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分别为24.61:43.80:31.59。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五﹑商业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49.4万元,增长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80.6万元,增长6%,城镇比农村快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家居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99万元,比上年增长97.46%,增速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增值税188万元,增长2.48倍;营业税338万元,增长14.97%;城市维护建设税43万元,增长138.8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农林水利气象支出1270万元,增长17.59%;科教文卫事业支出2041万元,下降13.95%。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3%;当年新增96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8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各类贷款余额8178万元,增长31.4%,当年新增1956万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实现零突破,达1692万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低。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积极改善交通设施,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城市交通体系逐步改善,交通服务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业增加值327万元,比上年增长30.57%。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

邮政、电信业务加快发展。全年移动电话3700部,增长88.78%;固定电话4766部,增长38.55%;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03户。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1%。邮电服务门类增多,速度加快。

积极扶持新兴旅游业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扩大旅游业规模。至年末,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9080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倍;旅游收入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倍。

八﹑教育和科技

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300人,专任教师147人;小学在校学生1511人,专任教师307人;小学入学率达99.45%,中学入学率95.05%,高中升学率为70.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拥有病床12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4人,其中医生52人,护师、护士4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