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地区鄯善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鄯善县统计局 2008、2、22 2007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地委、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通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呈现出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全面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4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8.6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增加值89.86亿元,增长7.1%,建筑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一、二、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9%、83.95%和11.16%,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2006年上升了0.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06年下降了0.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06年上升了0.23个百分点。 2007年地方属实现生产总值27.99亿元,同比增长15.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1.32%、45.44%、43.24%;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78个百分点、7.14个百分点、6.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为20.51:32.62:46.87。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4%,比上年上涨3.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6.4%,比上年上涨3.8个百分点。 二、农业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及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地委提出的农业发展“十大战略”,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最终目的,克服了大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8148万元,增长10.49%。其中:种植业产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7%;林业产值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牧业产值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6%;渔业产值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94%;农林牧服务业产值0.12亿元,比上年增长8.78%。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5.56万亩,比上年减少2.34万亩,下降13%。其中:棉花播种面积8.5万亩,增长0.12%,产量0.76万吨,增长2.7%:蔬菜播种面积1.6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5.2万吨,增长8%;瓜播种面积4.8万亩,增长6.6%,产量8.1万吨,增长8.7%。葡萄面积17.29万亩,增长1.28%,其中:结果面积16.5万亩,产量36.66万吨,增长6.4%。 扎实推进劳动力转移和“农转非”工程。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二近一远”的具有鄯善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思路,立足就地转移、短期转移,拓宽县域外转移,着眼于引导、侧重于培训、致力于维权、落脚于创业,把更多在地里“刨食”的农民转化为外出“掘金”的能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1.9万人次,实现“农转非”2713人;劳动力转移2.58万人(次),实现创收2675.4万元,同比增长29.5%。 畜牧业稳步发展,增收潜力进一步提升。2007年,我县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每年保证畜牧业200万元的投入,从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品种改良、推行畜牧反季节生产等方面着手,有力的提升了畜牧业的增收潜力。截止目前,完成牛羊育肥100万头(只),完成计划任务的104%,自繁自育25万头(只),完成任务的125%。全县累积育肥户5113户,育肥大户62户,新增育肥户216户,育肥大户16户。各类牲畜存栏37.7万头(只),比上年略有下降;牲畜出栏47.47万头(只),同比增长8.03%;奶产量820吨,下降2.3%;肉产量12169吨,同比增长11.53%。 全县年末耕地面积10080公倾(1512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9.72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15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78台,比上年增长1.9%;小型拖拉机5610台,比上年下降7.5%;化肥施用量(折纯)4245吨,比上年下降2%;农村用电量15520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5.12万亩,比上年下降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7年整体工业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7.67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吐哈油田完成产值111.89亿元,同比增长2.66%;地方工业完成产值25.78亿元,增长18.83%。 股份制企业带动作用显著。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14.69亿元,增长8.76%,占工业总产值的81.87%,带动作用显著;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6.66亿元,增长1.74%;集体企业完成产值0.698亿元,下降1.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4.11亿元,增长7.5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天然原油产量208万吨,增长1.11%;天然气17.30亿立方米,增长4.60%;液化天然气21.80万吨,下降9.91%;生铁24.29万吨,增长90.55%;花岗岩荒料11.37万立方米,增长1.18倍;花岗岩板材408.61万平方米,增长9.57%;铁精粉87.34万吨,增长11.62%;铁矿石238.21万吨,增长9.30%;球团30.37万吨,增长14.89%;水泥13.76万吨,增长21.06%;原煤7.45万吨,下降21.10%;液化石油气17.31万吨,下降14.97%;菱镁粉1.28万吨,增长53.11%;顺酐8796吨,下降41.81%;甲醇8.38万吨,增长1.28倍;葡萄酒242吨,下降67.69%。 产销衔接良好。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34.37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8.11%,同比下降1.4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销售率达98.60%。从轻重工看,轻工业销售率达84.64%;重工业销售率达98.13%。 工业效益不断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7.62亿元,增长4.08%。12个行业大类中,有6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56.62亿元,增长2.6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增长60.3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0.75亿员,增长9.4倍。实现业务收入154.51亿元,增长11.77%;税金总额14.52亿元,增长1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