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海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抗大旱、保稳定、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用创新的思维谋发展,用创业的精神干实事,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7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增幅高于上年7.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01万元,增长7.3%,增幅高于上年1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524万元,增长5.8%,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5203万元,增长9.9%;建筑业增加值7321万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3982万元,增长14.0%。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0:13.5:55.5调整为30.5:13.1:56.4。 二、农业 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农业经济总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特色种植业优势突现。 全年共完成种植业总产值33101万元,同比增长20.6%。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57.6万亩,同比增长33.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7万吨,同比增长11.4%,其中洋芋3.92万吨,同比增长23.0%。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12.1万亩,同比增长1.2倍,总产量0.78万吨,同比下降4.8%;小茴香播种6.68万亩,同比增长53.5%,总产量1.0万吨,增长56.8%;水果产量0.30万吨,下降2.6%;瓜类播种12.98万亩,总产量11.35万吨,增长73.5%。 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2006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9903万元,增长7.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30万吨,增长5.7%。年末大牲畜存栏8.005万头,下降13.5%,其中牛存栏5.213万头,下降1.8%;生猪存栏3.03万头,下降2.8%;羊只存栏40.97万只,增长8.3%;鸡存栏5.16万只,增长18.6%。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233万元,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县完成造林7.2万亩,基本持平。封山育林面积18万亩,其中本年新封1万亩;零星(四旁)植树70万株;本年新育苗木面积1005亩,本年苗木产量2300万株。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1.45万千瓦,增长5.9%;农用拖拉机5152台,增长4.9%;农用运输车16127台,增长3.9%;农村用电量2783万千瓦时,增长4.9%;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09吨,增长1.1%;年末耕地面积223万亩,其中水浇地18.6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4507万元,增长11.5%;其中企业完成总产值9106万元,增长14.8%;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203万元,增长9.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81万元,下降57.7%,实现工业增加值147万元,下降43.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321万元,增长3.0%。全县三级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8万元,增长3.5%;竣工产值2898万元,增长3.5%;施工面积21091平方米,下降48.4%;竣工面积18288平方米,增长4.6倍;工程结算收入2898万元,下降6.2%;工程结算利润188万元,下降7.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下滑。2006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731万元,下降11.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58469万元,增长4.1%;跨地区项目及农村完成投资46965万元,下降14.2%。按照县级统计范围的口径来看,全县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在建项目53个,完成投资20766万元,增长1.04%,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9606万元,增长2.26%;农村投资完成1160万元,下降15.9%。 五、交通邮电 全县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年道路建设总里程199.3公里。其中:三级油路25公里,村道三级及四级沙砾路80公里,23公里路面硬化,城市道路1.3公里,西砂瓜生产道路70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5万元,增长25.6%;报刊杂志累计份数83.98万份,增长4.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125户,增长11.0%。其中:农村用户15040户,小灵通用户3209户,铁通用户1625户;年末移动通信达到5.3万户,互联网宽带业务达到1061户。 六、消费品市场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95万元,增长8.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级零售额11825万元,增长5.5%;县以下零售额6670万元,增长13.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6918万元,增长1.0%;集体经济实现501万元,增长4.8%;私营经济实现1031万元,增长6.2%;个体经济完成10045万元,增长1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6369万元,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972万元,增长6.9%;其他行业完成154万元,增长2.7%。全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完成12400万元。 2006年,全县物价涨幅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涨了1.8%。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累计比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比上涨1.4%,农业生产资料累计比上涨6.5%。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1%;衣着类价格下降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4.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4%;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9%;居住类价格上涨8.0%;农资类价格上升6.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实现了平稳运行。2006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826万元,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90万元,增长24.5%;一般预算支出43733万元;增长17.1%。 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现金收支呈回笼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63358万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3993万元,同比增长20.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7095万元,同比下降2.7%。 保险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全县保险收入960万元,增长39.1%;支付赔款273.8万元,增长18.5%。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海原支公司当年实现保费收入550万元,增长57.1%。 八、文教卫生 我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普九”验收。2006—2007年度,全县有各级种类学校400所,教学班2404个,在校学生88552人。目前已有97所中小学配置了远程教育装备,共有微机1847台,全县教育固定资产达15330万元。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县18个乡镇全面推进。县医院住院部工程建设,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设备配套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