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青铜峡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七、贸易、财政 2003年全市城乡贸易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49万元,增长8.1%,其中: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3465万元,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548万元,增长27.14%;餐饮业零售额6291万元,增长2.6%。年末集市成交额30288万元,下降8.9%。 财政收入继续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辖区内实现财政收入52585万元,增长9.7%,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1271万元,增长30.3%;自治区财政收入7347万元,增长1.4%;市级财政收入14967万元,增长12.3%。全年财政支出28244万元,下降7.4%。 八、金融、保险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秩序良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701万元,增长27.8%,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24788万元,增长20.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3984万元,增长35.1%。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881683万元,累计现金支出933450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51767万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居民参加保险意识增强,保险险种增加,保险业业务继续拓宽,保险收入大幅提高。全年投保额达316314万元,下降19.7%;保费收入4309万元,增长6.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40万元,增长24.3%;寿险保费收入2569万元,下降3.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578.8万元,其中:财险赔款1392万元,伤残给付10.2万元,医疗保险给付174.6万元。全年共有63326人次参加了人寿保险。 九、招商引资与旅游 2003年我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措施,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全年推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40个,签订落实并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3780万元,完成国债投资7726万元。旅游业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4.4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161万元,增长42.5%。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3年我市继续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990万元。年末,城市建设面积24.9平方公里。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公交运营线路网长68公里,公交运营车辆27辆。年末拥有出租车193辆。全年供水能力达到6315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179.5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7.5万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绿化覆盖面积369公顷。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运行正常。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50.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6%,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为0.377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三级的时间占总天数的8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0个,环境治理投资资金1356万元。 十一、科学、教育 科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进一步推广。全年共组织各类科研项目20个,引进科技项目5个,推广科技项目13个。 2003年我市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1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小学104所。教职工3985人,专任教师2968人。全市在校学生45798人,其中:中学生13223人,小学生2539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十二、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1个,各类影剧院20个,放映队24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6万册,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021户。 卫生工作以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为重点,狠抓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200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8个,床位836张,卫生技术人员992人,其中:执业医师428人,执业助理医师130人,注册护士43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农村卫生院8个,农村医疗点87个,乡村医生139个。 十三、人口 截止200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2510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383人,男性130047人,女性120999人,回族人口35299人。年末,全市出生人口2661人,死亡人口403人。据青铜峡市2003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9‰,死亡率为5.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7%,下降0.02‰。 十四、人民生活 经济的发展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4059元,增长11.2%,其中:市属职工年均工资11034元,增长9.3%。在岗职工33182人,下降5.7%,其中:市属在岗职工16561人,下降2.4%。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比去年增加159元,增长5.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161个,应参保职工14063人,中断4111人,实际参保9952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7个,参保职工2271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6个,共有床位120张,收养社会福利对象80人。年末,全市共向1700余户约5000人发放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24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