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格尔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3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十届党代会和市十一届人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加快格尔木工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加快,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8388万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按不变价计算,比去年增长20.8%。取得了在前三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全市经济仍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人均国内生产值33149元,比上年增长21.3%。 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优势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份额增加,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053万元,比去年增长6.0%,比重由上年2.31%下降为1.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7908万元,比去年增长24.8%,比重由上年的60.35%上升到62.5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427万元,增长16.5%,比重由上年的37.34%下降到36.0%。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资源综合开发能力较弱,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四是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五是项目融资困难,地方财力紧张。 二、农 业 2003年,我市坚持围绕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9326万元,较去年增长6.9%。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由上年的55.12:13.48:26.75:4.65变化为54.56:12.46:27.74:5.24。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名 称 数 量 比去年增长(±)% 总播面积 43362 亩 0.7 粮食播种面积 23659 亩 -0.3 油料播种面积 5404 亩 -6.9 蔬菜播种面积 12030 亩 4.4 其它作物播种面积 2269 亩 13.5 粮食总产量 10067.5 吨 - 2.1 油料总产量 938.2 吨 -3.6 蔬菜总产量 31589.8 吨 4.9 2003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495亩,退耕还林4500亩,荒滩种草3万亩,林草植被面积进一步扩大。 全年共育活各类仔畜9.35万 头(只),下降7.4%。仔畜成活率为87.1%,较上年上涨了0.7个百分点。各类草食牲畜年末存栏26.12万 头(只),增长1.4%。年内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40.06%和34.78%,比去年上升了2.1和2.9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089吨,下降2.8%;奶类产量812吨,下降34.2%;羊毛产量265吨,下降11.0%。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乡镇企业44家,从业人员710人。乡镇企业总收入11058万元,增长10.7%;实现利润1078万元,增长8.7%;上缴税金173万元,增长6.1%。 三、工 业 2003年,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调整布局的工作有序运作,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力有所加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贡献份额增大。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54639万元,较去年增长18.8%。其中:市属85122万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8775万元,增长15.4%。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完成216426万元,增长9.5%;集体企业完成2696万元,下降49.1%;股份制93436万元,增长5.6%,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176万元,增长56.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全年完成346500万元,增长23.57%,轻工业8139万元,下降54.9%。盐化、石化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5681万元和207664万元,分别增长12.7%和18.5%;电力工业完成9252万元,增长7.2%;采盐业3570万元,增长3.4%,自来水生产供应业892万元,与去年持平。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加大。 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24579万元,比去年增长14.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1.5%,较上年下滑了3.8个百分点,市属产销率为93.6%,较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适销对路的特色产品普遍增产。 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如下: 产品名称 产 量 同比增长(±)% 天然气 131158万立方 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