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我市经济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经济和社会取得全面发展,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9.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6.0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9∶61.1∶3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776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5600美元。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5.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20亿元,增长16.7%。地方财政支出132.93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63.83亿元,增长20.4%。在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为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1%,居住类价格下降0.2%,衣着类价格下降3.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5%,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2.6%。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18.12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661.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43607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4961吨,秋粮总产量128646吨。夏粮亩产322.2公斤,油菜亩产164.1公斤,水稻亩产588.8公斤。全年肉类总产量2.08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73万吨,禽肉产量0.34万吨。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03万吨。 年末累计无公害农产品97只、绿色农产品76只、有机农产品12只。农村机械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5%。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7.5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66台,水利工程总投资16385万元。 新增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26家,累计达516家。持股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达到95%,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1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9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5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利税总额173.85亿元, 其中利润总额115.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3.7%,产销率为9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5.9%,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在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销售、盈利同比增长,占比58.6%。年销售收入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五个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4.8%、1.2%、5.8%、6.9%和53.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九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2.9%、11.5%、186.8%、15.4%、78.1%、22.0%、17.7%、12.3%和67.5%。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62亿元;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767.72亿元和491.98亿元;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1.63亿元。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817.93亿元,重工业1273.10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94.79亿元。全年工业用电量120.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0%。 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65家,比上年减少7家,超10亿元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5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年末拥有上市公司4家。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9家,比上年增加6家。建筑从业人员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5.0%,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0.6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3.7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1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69.35亿元,增长15.3%,其中工业投资169.24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67.60亿元,增长15.7%。分经济类型看:民资投资192.96亿元,国有集体投资76.71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8.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42.6%和3.9%。在工业投资中,纺织业投资38.80亿元,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14.06亿元,装备制造业投资18.72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30.4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2.01亿元,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5.24亿元,下降16.5%;批发和零售业投资3.40亿元,增长42.4%;住宿和餐饮业投资10.47亿元,增长103.9%;教育投资2.65亿元,增长3.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0.56亿元,增长73.3%。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1408个(不含房地产),计划总投资570.27亿元,其中个体私营投资项目283个,占总项目数的20.1%。本年新开工项目1045个,上年结转项目363个,年末已竣工投产项目1060个,实现新增固定资产277.0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2.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60.77亿元,增长8.3%。累计施工面积718.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竣工面积221.30万平方米,增长48.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1.52万平方米,增长39.0%。商品房销售面积211.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6.9%,销售金额10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3965.60万人、货物运输量693万吨。年末全市拥有等级公路里程23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公里,一级公路20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8096辆,比上年净增16755辆,增长23.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3801辆,净增15210辆,增长26.0%。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6.73亿元,分别增长12.5%和3.7%。全年发送函件1098万件,特快专递73.43万件,报刊2368.96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年末本地电话用户46.8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27万户,比上年净增14.58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9.47万户,比上年净增2.80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