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5-01 苏州市昆山市统计局

2009年,全市人民在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保建设促提升”中心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在认清形势中坚定信心,在应对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创新思路中破解难题,在统筹协调中凝聚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7.15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08亿元,增长17.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5355元(按现行汇率折19823美元)。在台湾电电公会公布的大陆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中,昆山跃居首位。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昆山位列同类城市第一。

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2万亩。粮油生产连续六年获得丰收,三麦亩产318公斤,油菜籽亩产149公斤,水稻亩产601公斤,水稻亩产创历史新高。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01万吨,蔬菜总产量12.93万吨,水果总产量1.4万吨;全市存栏生猪7.63万头,出栏生猪10.89万头,家禽出栏50.23万羽,奶牛存栏量3748头,奶产量15855吨。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稳步推进,四个功能区日趋完善,再一次成功地举办2009年海峡两岸(昆山)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9家企业申报“三品”,申报面积9600亩,申报“三品”31只;年末全市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174只,无公害农产品82只,有机食品基地5个,“三品”面积20.75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9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万吨

12.56

-1.0

# 水  稻

万吨

7.92

-6.4

三  麦

万吨

3.88

8.8

油菜籽

万吨

0.25

-19.4

瓜  果

万吨

4.32

4.3

蔬  菜

万吨

12.93

-0.4

禽  蛋

1762

-2.1

肉  类

万吨

0.93

-10.5

# 猪  肉

万吨

0.82

-5.7

牛  奶

万吨

1.59

-0.5

水产品

万吨

5.01

-1.4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工业经济克服了外部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较早地实现企稳回升。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8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工业持续高增长,完成总产值5221.95亿元,增长14.9%。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形成了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实现产值32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0.9%,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资讯类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正在加速形成规模化电子产业基地,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6067万台、数码相机1563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30.8%和11.9%。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54.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4.4%。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市新报建工程面积1195万平方米,总投资170.18亿元;共受理设计图审查项目693个,审查建筑面积1066万平方米;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检查项目共21114次;建筑、市政、绿化、装饰等工程通过招投标项目1250个,造价184.61亿元,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共节约投资8.98亿元。本市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施工面积14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92万平方米。

运输邮电业

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全市新增公交车辆100辆,累计达663辆;新增公交运营线路 9条,累计达95条。机动车辆较快增长,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机动车辆22.69万辆,其中汽车14.4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7.1%。全市私家车拥有量10.2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1.1%,占全市汽车总量的70.7%,占比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宁现代物流于2009年10月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发送信函846万件,特快专递434.09万件。移动业务迅速发展。全市年末电话用户60.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6.22万户,比上年增加17.9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8.38万户,比上年增长24.8%。

国内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增速加快。在“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受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有力推动,家俱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势亮眼,这两类限额以上企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19和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5%和121.9%。

市场物价

消费价格走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0,基本实现全年价格目标调控预期。与上年相比,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其中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烟酒类涨幅居首,均为1.5%,其次为食品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0.3%,衣着类下降3.9%、居住类下降3.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1%、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6%。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1610.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25.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5%;贷款余额(本外币)1226.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23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0%,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2.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1%。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44亿元,增长30.3%;人身险保费收入6.95亿元,增长11.0%。赔款支出5.23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全年证券交易额1182.13亿元,年末证券总户数为8397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