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全市共有在园幼儿27041人,专任教师1054人;小学在校学生47699人,专任教师252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305人,专任教师279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711人,专任教师557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48人,专任教师28人;外来工子弟学校在校学生19784人;地方高等教育项目8个,在校学生24669人。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9.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继续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100%、100%和99.6%;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学生和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99.6%、100%和99.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9.5%,普通高中升学率达95.7%;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0%;18~22周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6.2%。新增劳动力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15.15年。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学校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7.76亿元,竣工学校建设项目9个,完成建筑面积7.0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19亿元。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年内成功组织举办“中华情·昆山情”、《央视寻宝走进昆山》等大型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超过800场次,新创作节目468件,在苏州市级以上获奖180件,其中国家级18件、省级68件。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查验收。陆家镇文化中心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图书馆读者办证突破13万张。影剧公司全年放映流动电影3070场次,观众人数超过90万人次。市科博中心全年共接待参观考察团队450批次、1.5万人次。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5万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6个项目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个项目列入省、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昆山民族民间文化精粹·风俗卷》出版,《昆山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昆曲卷》正式出版。 卫生 卫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7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702 人,比上年末增加1257人,其中高级职称(主任、副主任级)347人,中级职称(主治级)1132人;医院、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位数4296 张,比上年末增加254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47人,拥有护士数3.29人,拥有病床位数6.14张。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85岁,其中男性78.58岁,女性83.04岁。本市孕产妇没有发生一起死亡病例,婴儿死亡率4.2‰。 体育 体育工作全面提升。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市举办镇级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达300次,比上年增长20%,先后举办了市九运会、第三届万人徒步大会、全民健身月、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等大项活动,组织开展篮球、足球甲、乙级联赛,“三人制”街头篮球赛、百支健身团队展示等活动,全年参与健身总人数50余万人次。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蒋兰成为中国女子短跑的带头人,在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昆山有五名选手参赛,获得1金3银的好成绩。东亚运动会上取得了3金的好成绩。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先后承办了中澳足球对抗赛、国际女排精英赛、亚洲田径大奖赛、斯坦科维奇洲际男篮冠军赛四大国际赛事,进一步提高了昆山的知名度,对展示昆山城市形象,提升昆山城市品位,打造昆山城市名片起到了积极作用。体育设施全面提升。结合文化昆山建设,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珠江路全民健身中心竣工,游泳综合馆开工建设,并完成桩建,新增全民健身工程点25个。 四、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19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投资235.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3%。从行业投向看,基础设施投资69.86亿元(不含房地产),比上年增长48.9%;房地产开发投资15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9.76亿元,下降10.9%;民营投资106.45亿元,增长21.8%。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建立本地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积极落实减排措施,通过源头控制截污、调整结构腾容,实施工程削减、强化管理增效,政策引导减排等措施,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各项工作,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47。生存环境优美,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2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5.48%,森林绿化覆盖率达24.34%。我市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完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全年培植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3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88家、企业ISO14000环境认证50家、中水回用企业10家、创建省级生态村5个、绿色社区16个、绿色学校6所。开发区、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通过省级考核。积极启动全市主要湖泊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和湖泊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三级挂牌”督办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23起,死亡102人,重伤364人,直接经济损失430.8万元,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7%,死亡人数下降3%,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人。 集约用地和资源节约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通过提高节能环保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源消耗水平下降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为0.051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6.3%。 供地结构进一步优化。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外资工业项目亩均投资强度提高到72万美元,内资工业项目提高到458万元。 城乡建设 城乡布局日益完善。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区域协调、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发展架构,基本完成北部和南部副中心核心区、娄南、铁南以及东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启动轨道交通、快速路系统、中心城区停车及慢行系统等专项规划,完成京沪高铁、沪宁城铁各站点交通组织方案及周边区域规划。公安交通管理中心等25项重点工程竣工投运,第二饮用水源(长江引水)工程正式启动,全民健身中心、汽车客运北站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北大道周市段、同周公路东延段建成通车,江浦路和古城路延伸、长江北路扩建等工程有序推进,完成珠江路和震川中路改造、西大桥重建,实施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市民文化广场二期、老一中、天丰面粉厂地块完成拆迁,化工厂地块动工建设,大西门地块拆迁进度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