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丹江口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市国内旅游人数2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0%。其中:海外游客7.9万人,比同期增长20.6%。实现旅游总收入10.38亿元,比同期增长23.5%。其中旅游创汇2500万美元,比同期增长31.6%;旅游商品创汇3136万美元,同比增长5.4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9296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158万元,比上年增长48.3%。全市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38元,比上年增长48.4%。全年财政支出152206万元,比上年增长45.0%。 金融运行状态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5046万元,比年初增加15379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3140万元,比年初增加91541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1740元,比年初净增1831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0605万元,比年初增加21956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2495万元;中长期贷款337371万元,比年初增加234759万元。 全年保费收入20168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43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6736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73万元,其中,寿险赔款及给付544万元,财产险赔款2429万元。 九、教育 和科学技术 年内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947人,在校生10520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9947人;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7685人,小学在校生2590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28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申报十堰市以上科技项目12个;其中: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 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4个。 十、广播电视、文化和卫生 全市年末广播覆盖率达93.29%,电视覆盖率达95.21%。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电影放映单位28 个。电视台2 座,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28%。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个,卫生技术人员2119人,病床床位1952张。 十一、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加强。全市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全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15745万元。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939吨,排放达标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 96.8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8.75%。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2009年城市建成区噪音平均值为56.3分贝;丹江口市水库检测状况没有明显变化,达到国家规定类别Ⅱ类的标准。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全市城区拥有标准营运车辆70辆,出租车100辆,园林绿地面积102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20.1万吨/日。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5602人,死亡人口26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01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96701人,其中:城镇人口163784人,占33.0%;乡村人口332917人,占67.0%。男性人口258118人,占52.0%;女性人口238583人,占48.0%。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突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5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3657元,同比增加284元,增长8.4%。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031人,增加265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332人,增加1842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69756人,增加424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91301人;全市有11643人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有18111人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增加4411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2594张,收养2248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21个。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不变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 4、人均指标按常住人口计算。据测算,全市常住人口为48.13万人。 5、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抽样调查测算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