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泾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带来的冲击,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工作主线,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 合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初步核算,2009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416299万元(市反馈),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139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57815万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163345万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为22.9:37.9:39.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717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 年增长14.0%。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GDP) 416299 14.2 第一产业 95139 7.0 第二产业 157815 22.0 工业 120779 24.9 建筑业 37036 12.7 第三产业 163345 11.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50万人,比上年增加420人,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 9.36万人,减少0.41万人;第二产业4.84万人,增加0.13万人;第三产业8.34万人,增加0.32万人,就业结构为41.5︰21.5︰37.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因素尚未消除;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876公顷,总产量达到15.0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1%、2.6%。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5583公顷,增长9.1%,油料产量9824吨,下降6.3%,蔬菜播种面积4988公顷,增长0.7%,蔬菜产量89163吨,增长0.2%。茶叶产量1005吨,下降13.6%。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50203 2.6 油料 9824 -6.3 其中:花生 1478 -7.8 油菜籽 7491 -7.9 棉花 983 -28.2 蚕茧 2695 -21.5 茶叶 1005 -16.6 蔬菜 89163 0.2 林业生产有序发展。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55公顷,比上年新增785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667公顷次,成林抚育面积8770公顷,实施封山育林4034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64.2%,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906公顷。全年接待林业旅游15万人次,实现林业旅游收入1.8亿元。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生猪养殖下降,家禽规模生产扩大。全年肉类总产量21836吨,增长14.1%。生猪出栏100816头,下降4.4%;生猪存栏54057头,下降6.3%。家禽出栏1000万只,禽肉产量12800吨,分别增长5.4%、34.3%。禽蛋产量3619吨,增长11.6%。水产品产量2661吨,增长5.4%。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9465万元;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95139万元。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村55个,农村自来水供水人口8.1万人。村村实现了通汽车、通电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风貌焕然一新。中央惠农政策得到切实落实,“一卡通”专户发放“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农机具”等涉农补助资金7236万元。200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27万亩,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为21.61万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5万千瓦;全年化肥使用13821吨(折纯),农药使用量441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擎。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24.9%。其中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增长31.4%。其中轻工业增长26.9%,重工业增长33.3%。除“三资”企业外,其它经济类型企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截止到2009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户,比年初增加13户。其中有8户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工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属的28个大中行业24个上升,4个下降,其中15个行业增速在35%以上。重点行业的快速增长对全县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按增加值排序前五个行业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全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9444万元、15142万元、10527万元、8860万元和813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大米55048吨,增长48.7%;白酒1140千升,增长108.0%;机制纸板44607吨,增长23.9%;钢材18260吨,增长36.5%;铸铁件56285吨,增长74.9%;交流电动机486万千瓦,增长8.7%;发电量35065万千瓦小时,增长29.3%。全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用电量22421万千瓦小时,增长25.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绝对值 同比增长% 大米 吨 55048 48.7 钢材 吨 18260 36.5 饮料酒 千升 1140 108.0 铸铁件 吨 56285 74.9 机制纸板 立方米 44607 23.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486 8.7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5065 29.3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产销率95.98%,比上年下降1.1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9113.5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利润8353.5万元,增长46.1%;亏损企业25家,比上年下降19.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1%,比上年下降5.8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0.8%,下降3.4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84%,提高0.1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39.07%,下降4.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94035元/人,提高18644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4次/年,下降1.09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2009年,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户,比去年新增4户,拥有从业人员5799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5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45万平方米,实现利润452.1万元。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