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泽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送戏下乡48场,送电影下乡1128场,送书下乡9756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推进,并全部达省标。完成少儿图书馆建设并开馆,完成县图书馆申报国家一级馆工作,并通过省、市专家组验收。洪泽湖大堤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万册。全年完成了39个村光缆到村架设任务,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120户,布设分配网119个,架设光缆192公里,架设电缆300多公里。到2009年底,全县共有有线电视用户4.63万户,共转播41套电视节目、1套调频广播节目、1套远程教育节目。 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卫生室)13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0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59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30人,其中执业医师321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29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70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人。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219张,卫生技术人员29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日、“三八”妇女节趣味运动会等40多项活动,建设健身路径15条,创建省级体育强镇6个,向省、市体校输送运动员28人,其中省体校3人,市体校25人。组队参加省级县组田径比赛,取得3金4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成功举办了’2009中华水典暨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主要项目有中国洪泽湖渔民水上运动会暨洪泽湖湾狂欢月、洪泽湖全国龙舟赛、洪泽湖古堰全国自行车公路赛、 “欢乐中国行?魅力洪泽”大型文艺晚会等。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县空气质量指数API小于100(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比例达到92.3%。全县境内除浔河水质达到四类水标准,其余水体水质均优于三类水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全县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均达到国家标准。完成COD减排402吨,减排率为9.2%。二氧化硫减排372吨,减排率为9%。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责任制,努力提高项目审批把关质量,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全年共审批项目243个。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9个(包括盐化工区6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27个,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207个,无一起违规审批现象。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全年共完成新建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36家,审批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25家企业安装流量计,4家企业安装COD在线监控装置,6家企业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控装置,并全部实现联网。建成8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和9个市级生态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验收的村有5个。设立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万公顷。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8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量2753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91.7亿标米,工业烟尘排放量1701吨。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4人,与上年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8人,下降13.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有所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8.71‰,增加2.26个千分点;死亡率8.49‰,增加4.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38.87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3.81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年末全县城镇人口为14.3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城镇化率为42.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68亿元,比上年增长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779元,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7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63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708元,增长11.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918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3元,增长15.2%,其中食品支出1695元,增长12.3%。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城镇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7万人,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27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3.8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6.28万人。年末全县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021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0.27万人。 注: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