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29.7%。其中,进口总额5.33亿美元,下降3.3%;出口总额8.95亿美元,下降39.5%。从出口产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额6.4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2.5%。从出口产品地区看,对欧洲出口1.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8%;对亚洲出口4.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2.6%。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663.68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57.7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0.83亿元,其中旅游创汇收入1841.82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47家;星级宾馆2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14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19处,其中4A级景区6处。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客运量8000万人,比上年增长16.2%;公路货运量7636万吨,增长16.5%。铁路客运量390.6万人,铁路货运量173.49万吨。水路货运量5669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5709.74万吨,比上年增长3.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10.17万吨,下降36.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96万标准箱。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98万辆,比上年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33万辆,增长42.2%。年末民用船舶3235艘。全市公路里程4810.1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364.28公里。在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113公里,一级公路65.09公里,二级公路405.72公里。 邮电业。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8亿元,增长1.9%;电信业务总量33.00亿元,增长19.9%。全年发送信函1633万件。本地固定电话用户66.00万户,减少8.06万户;移动电话131.54万户,新增19.63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85.85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58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1.40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53.40亿元,比年初增加242.96亿元。其中,企业单位存款381.84亿元,比年初增加127.4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07.08亿元,比年初增加63.3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04.83亿元,比年初增加251.2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87.99亿元,比年初增加47.19亿元;中长期贷款434.08亿元,比年初增加182.46亿元。年末外汇存款余额26111万美元,比年初减少2891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7415万美元,比年初减少7870万美元。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人身险14.19亿元,增长30.6%;财产险5.84亿元,增长45.4%。赔款及给付支出5.19亿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人身险1.74亿元,下降31.8%;财产险3.45亿元,增长16.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7家,其中当年新认定52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4个,其中当年新认定90个。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4项,其中省级及以上99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6项。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8项。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国家级1项。专利申请量4379件,其中发明专利1242件;专利授权2695件。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6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51个。国家级汽车节能环保工程实验室、现代显示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建设进展顺利。我市被国家确定为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繁昌县、芜湖县、弋江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奇瑞公司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教育。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专任教师0.58万人,在校学生12.42万人,招生3.94万人,毕业生3.65万人;普通中学122所,专任教师0.74万人,在校学生13.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3.04万人;小学231所,专任教师0.70万人,在校学生11.87万人;幼儿园340所,在园儿童4.3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市一中新校区、安徽中加学校开工建设,南陵一中新校区建成使用;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50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重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评估。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4个,馆藏图书61.02万册,其中市区藏书40.07万册;档案馆11个,向社会开放档案数4.77万卷。市级广播电台4座,市级电视台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4%。有线电视用户24.9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81万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6项。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2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8场次;文艺团体演出213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110场次;创作剧目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奖励7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芜湖市第五届文化艺术节。我市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全年总印数3491.4万份,其中《芜湖日报》总印数753.90万份。 卫生。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7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4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45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76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17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4746人,注册护士4511人。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弋矶山医院、市二院、四院、中医院、城东新区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 体育。2009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170枚,其中金牌56枚。向省级及以上专业队和体育院校输送运动员55人。举办市级全民健身活动30次,参加活动人员达5万人次。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0114万元。成功举办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我市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获得3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居全省第一。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30.12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263公里,车辆1395辆;拥有出租车3575辆,其中市区3024辆。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 88.7万吨。全年天燃气供气总量15531万立方米,用气人口69.74万人;液化气家庭用量1.58万吨,用气人口41.02万人,城市气化率99.0%。全年居民用电量8.49亿千瓦时。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9.6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1平方米。市政务大楼建成,保兴垾综合整治一期、赭山公园西大门改造顺利完成。拆迁改造市区棚户区4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15个菜市场,改造老旧小区42个,拆除违法建设60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