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澄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22 渭南市澄城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从澄城实际出发,紧抓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紧紧围绕加快澄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使全县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统计,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16.2%;第二产业增加值5.83亿元,增长15.67%;第三产业增加值5.88亿元,增长8.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31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4.17亿元,较上年增长1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5725万元(现行价格),较上年增长20.5%,其中:农业产值49207万元;林业产值1412万元;牧业产值13823万元;渔业产值59万元。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9.44万亩,较上年略有增长。粮食总产128123吨,较上年增长4.38%。其中:夏粮总产64997吨,增长-5.01%;秋粮总产63126吨,增长16.2%;棉花总产6818吨,增长46.21%;油料总产7536吨,增长99.95%;烤烟总产1197吨,增长90.3%;苹果总产158173吨,增长6.72%。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年造林2534公顷。封山育林1100公顷。当年经济林发展和平原绿化有了新的突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发展有序,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大牲畜出栏6435头;生猪出栏151394头,增长94.98%;羊出栏39156头;家禽出栏31.92万只。肉、蛋、奶总产量为13061吨。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8.35万千瓦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79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4120吨;农膜使用量37.35吨,农药使用量21.6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改革发展迈出了较大步伐。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8亿元,较上年增长16.90%,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6亿元,比上年增长7.88%;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24%。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市场应变能力不断加强。

主要产品产量:

名  称       产  量       增长+/-%

原   煤     283.51万吨       3.23

水   泥     3.05万吨        28.69

发 电 量    21602万千瓦时      -21.08

铝   材      22190吨        92.76

小 麦 粉     0.87万吨        -31.50

食用植物油      5298吨        -1.18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1.25亿元。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5022万元,全年增加值为7585万元。房屋峻工面积16049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明显。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亿元,增长32.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938万元,增长40.8%;更新改造投资13965万元,增长9.8%。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全年城乡综合开发公司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3200万元;陕西群生电力有限公司投资的2×50mw煤炭发电机组项目完成16836万元;澄合矿务局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65万元;澄城县教育局完成危楼校舍改造324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西部人饮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39825万吨公里。邮电业完成业务总量5098万元,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59121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8500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发展到2645户。无线电移动电话用户增势明显,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逐步增加。

六、国内贸易

2004年,在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政策作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46亿元,较上年增长6.83%。按销售地域分:县城区零售额实现2.70亿元,较上年增长8.81%;县城区以下零售额实现1.76亿元,较上年增长3.9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3.64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0.66亿元;其它行业零售额为0.16亿元。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工作始终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内外型经济、不断拓宽外贸出口进货渠道。全年外贸供应出口总额2671万元,比上年增长54.39%。全县签订各类贸易协议实际到账资金21600万元。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200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22万元,同口径增长4.50%,工商税收完成5431万元,增长64.77%;财政支出17292万元,较上年增长15.86%,其中:用于文教卫生事业支出6178万元,比上年增长4.82%;科学支出29万元;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458万元;基本保障了重点建设资金和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517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7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各项贷款余额132230万元,比上年增长5.97%。其中:农业贷款39899万元, 增长47.03%。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县各类保险承保额56165万元,赔付金额630万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证。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全县上下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推广20余项科学技术,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00余场次,召开推广观摩现场会30余场次,培训达8万人次,有200余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在全县建立了种、养、加科技示范点。上报中、省、市科技项目8项,获立项项目2项。科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县253所学校,在校学生78246人,共有4925名教师,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危楼校舍改造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