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绵竹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22 德阳市绵竹市统计局

2009年,是绵竹灾后重建攻坚决战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江苏人民的倾情援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对口援建的机遇,实施“促重建、求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发扬“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绵竹精神,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在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的同时,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

一、综    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亿元(含东汽全口径),比上年增长18.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增长26.1%;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 13.13:66.76:20.11。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5578元,比上年增长19.9%。由于地震后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搬迁至旌阳区,德阳市政府对两个有限公司的经济指标统计口径做了调整,绵竹市和旌阳区各占50%,调整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分别为16.62:57.94:25.44。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保持重要支撑地位。2009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01229万元,同比增长14.5%,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125万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426845万元,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19259万元,同比增长22.4%。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9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业增加值实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99330亩,比上年减少23475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68220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94215亩,油料种植面积103485亩。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呈恢复增长,粮食总产量276506吨,比上年增长7.0%,油料总产量15128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油菜籽总产量13638吨。

主要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肉类总产量54001吨,增长8.6%。生猪年末存栏505326头,增长9.6%;生猪出栏 616866头,增长7.2%;牛存栏5002头,增长11.8%;牛出栏6126头,增长5.5%。牛奶产量1800吨,下降36.4%;禽蛋产量9624吨,下降4.1%。全市水产品产量7654吨,比上年增长3.1%。

三、工 业 和 建 筑 业

工业经济止滑回升,总量略增。全市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1家,已有100家基本恢复生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9.9亿元,可比增长2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元,实现利润13.9亿元,比上年扭亏25亿元,实现利税21.7亿元,比上年扭亏23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8%,比上年上升3.6个百分点。扣除东汽50%后,实现工业总产值207.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8.1亿元,利税18.2亿元。

建筑业在灾后重建的拉动下快速增长。全市纳入统计的资质建筑企业 26个,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75828.5万元,利润3504.8万元,利税合计5710.2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5万平方米。全市纳入统计的资质房地产企业14家,其中有项目的企业共有9家,共15个项目。房地产投资总额为55891万元,同比增长达11.7倍。

四、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年净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强力支撑下,2009年,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倍。其中,基建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11.4倍;更新改造投资15.85亿元,同比增长58.2%。房地产开发投资达5.6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农房投资达到9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倍。

五、批 发 零 售 贸 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商品消费迅速回升。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全年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5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74.5%。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发展良好。全市共有营业性车辆3736辆,其中:客车318辆(含出租车150辆),货车3418辆。全市现有公路147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7公里,二级公路134公里,三级公路168公里,四级公路1015公里,等外路93公里。全年营业性客运量473万人,营业性旅客周转量11746万人公里;全年营业性货运量985万吨,营运性货运周转量28649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有固定电话54957户,移动电话用户(含移动、联通)共356798户。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80.0部,比上年增加8.8部/百人。全年宽带上网用户达到21558户,邮政业务总量3286万元。

旅游业全面恢复。2009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接待国内外游客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其中,入境旅游人数722人次,比上年增长2.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 55.4万美元,增长135.7%。全市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6个(包括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风景名胜区、市县文保单位等),星级饭店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 115 间。

七、财 政 和 金 融

财政总收入增加,一般预算收入减少。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3.3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7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增长2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比上年减少0.6亿元,下降15.0%。

金融呈稳健发展态势。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增长 9.3%;其中居民储蓄8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增长18.6%;企业存款6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增长18.9%。贷款余额65.4亿元,比年初增加28.3亿元,增长76.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 1.7万元。

八、教 育 和 科 学 技 术

教育得到有效巩固。2009年,全市共有普通中学校13所(初中11所,高完中2所),职业中学 1所,共有小学校29所(其中村小24所)。普通小学在校生数20832人,毕业生数4415人,教职工人数2019人,其中,专任教师1405人,学龄儿童总人数19363人;普通中学在校生数18903人,其中,初中14047人,高中4856人,毕业生数6394人(其中:初中 4902人,高中1492人);普通中学教职工合计数1493人,其中,专任教师1198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数883人,预计毕业生数23人,教职工数118人,其中专任教师 103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162人;幼儿园 40所,在园幼儿数9675人,其中私立幼儿园 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