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翁源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文化、创新、和谐翁源建设,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14.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834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33.1:28.3:38.6调整为32.1:28.1:39.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下降3.1%,食品类下降1.4%。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56270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1004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373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1893人。全县在岗职工18229人,减少355人,其中:国有单位12584人,减少244人,集体单位703人,减少170人,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4942人,增加5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680人,登记失业率3.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89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06人。据工商部门统计,年末全县工商登记注册的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16420人,减少1251人。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7.87亿元,增长6.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5876亩,扩大447亩。甘蔗种植面积54860亩,减少3738亩(其中糖蔗41078亩,减少4948亩);油料种植面积70265亩,减少2853亩;蚕桑23387亩,与上年持平;蔬菜175371亩,扩大3436亩。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粮食 吨 100602 1.3 其中:稻谷 吨 91776 1.1 蔬菜 吨 236805 6.7 甘蔗 吨 318314 -4.4 花生 吨 11920 -6.5 水果 吨 42520 6.5 其中:三华李 吨 2976 15.8 蚕茧 吨 1728 4.1 肉类 吨 12400 1.4 其中:猪肉 吨 8089 1.8 水产品 吨 5723 1.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3500千瓦,比上年增长9.6%;农村用电量2614万千瓦时,增长22.3%;化肥施用量(折纯)27175吨,增长7.8%;有效灌溉面积185517亩,增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8.76亿元,增长13.3%,工业对全年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2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9.3%;民营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增长16.2%。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026 -21.9 其中:水电 万千瓦小时 5138 -22.7 水泥 吨 267060 12.8 糖 吨 24401.4 5.5 丝 吨 216.1 23.3 家具 件 576048 -2.6 电池 万只 14602 -0.7 中成药 吨 49 -5.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22.6%。资质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8个,完成施工产值11954万元,增长26.5%;实现利润867万元,增长93.1%。房屋施工面积157976平方米,下降3.7%;房屋竣工面积85106平方米,下降2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3729万元,增长33.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5254万元,增长7.4倍;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4208万元,下降11.2%;其他投资33189万元,下降27.9%;房地产投资10557万元,增长43.0%。商品房销售额9247万元,增长2.33倍;销售面积5.57万平方米,增长78.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44167万元,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17676万元,下降34.5%;民营经济投资106329万元,增长151.2%。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618万元,增长2.14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5078万元,增长18.0%。其中工业投资65078万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9033万元,增长37.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0078万元,增长5.2%。新增的主要生产和服务能力:改造公路146公里,改建桥梁3座,水力发电装机容量0.02万千瓦。 五、贸易、外经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557万元,增长19.6%。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3636万元,增长18.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6921万元,增长21.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4192万元,增长19.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365万元,增长19.6%。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3宗;实际利用外资1629万美元,增长49.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0135万元,增长15.6%。公路客货物周转量73638万吨公里,增长26.4%。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89.27公里,公路密度72.82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等级公路(二级以上)147.39公里,次等级公路(三级以下)1441.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4公里,国道48.86公里,省道182.14公里,县道245.11公里,乡道564.74公里,村道548.4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6287辆,其中私人汽车5475辆。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7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78万 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38万户。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16 部。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2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700万元,分别增加5.7万人次和11487万元。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4973万元,增长1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0882万元,增长1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8555万元,增长26.9%。其中:短期贷款99983万元,增长21.0%;中长期贷款8572万元,增长192.5%。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749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636万元,增长12.5%;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113万元,增长27.8%。全年财险赔款支出1067万元,增长2.5%。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取得自动循环式热风烘茧技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应用等科技成果。 年末全县有幼儿园32间,322个班,在园幼儿9493人,教职工506人,小学154间,878个班,在校学生24718人,教职工1716人,专任教师1588人;初中17间,369个班,完中2间,高级中学2间,142个班,教职工1995人,专任教师172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6779人(其中高中7628人);特殊学校1间,1个班,在校学生8人,教职工1人;党校、电大、教师进修学校1间,27个班,在校学生888人,教职工83人。大专以上录取1973人,其中,本科682人;专科129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54%,初中毛入学率119.50%。年末全县有文化馆(站)8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室)9个,图书16.6万册,其中,县图书馆7.8万册;剧团1个,演出80场,观众6万人次。电影院1个,镇管电影队8个,共放映4500场,观众90万人次。调频电台1座;电视差转台1座,安装有线电视4.1万户,其中,县城1.7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