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16 扬州市邗江区统计局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200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77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52.2亿元,增长35.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6.78亿元,增长27.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0.59亿元,增长39.1%。投资结构进一步调优,计划总投资五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04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7项,占全区项目个数的13.4%,完成投资56亿元,占全区投资额的36.8%。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61亿元,增长34.7%;第二产业投资107.88亿元,增长32.5%;第三产业投资42.71亿元,增长42.3%。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03亿元,下降6.5%,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284.17万平方米,增长19.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2.4万平方米,增长97.2%,销售额68.46亿元,增长141.4%。

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实施百祥路改造及幸福河整治,完成莱福巷、康民路等15条背街小巷整治。着力实施蒋王片区开发,推进站南路、文汇西路、兴城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实施扬州市第五水厂建设和乌塔沟分洪道工程。扬州粮食储运加工中心、力宝广场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开发建设。邗江经济开发区、杭集工业园、北洲船舶(重工)产业园全年投入开发资金8.4亿元。杨庙环保产业园框架全面拉开,北山工业园正式启动建设。

四、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随着”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政策的不断完善,实现农村、城镇市场双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7亿元,增长19.1%。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9.17亿元、47.11亿元、1.68亿元和13.29亿元,分别增长2.1 %、21.9%、13.8%和24.3%。

市场建设取得新发展。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市场摊位总量2140个,实现商品成交额15.84亿元。锦都国际酒店用品城、华东机动车交易市场、万都机电五金城等项目相继投入运营。

五、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不断深入。面对金融危机下外部投资乏力的不利形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了”烟花三月“、”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招商推介活动。2009年新签64个项目,完成协议注册外资6.83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78亿美元,分别增长9.5%、25.7%。对外贸易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133317万美元,增长15.3%,其中自营出口113495万美元,增长15.1%,成为全市唯一完成外贸出口全年目标任务和保持外贸出口正增长的县(市、区)。

六、交通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028万吨,货物周转量75893万吨,与去年持平。年末公路里程达1352公里,比去年增加5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72公里。开工建设田桥大桥,完成通达工程和通组道路建设410公里,通组道路灰色化率达80%。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四百工程“,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63个,引进重大科技成果13项。着力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吸引4家分中心入驻,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洗漱用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新增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10家。企业创新创优能力明显提高。华宇装饰获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5家。扬力集团、扬州锻压有限公司创成省重点自主创新企业。新立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21个,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个。新认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03个,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新增2件,新增标委会机构2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292件,其中:发明专利168件;专利申请授权量510件,其中:发明12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8%,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在苏中首批创成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年末拥有各类学校38所,在校学生5.68万人,毕业生总数1.5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9941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优化重组邗江中学教育集团,新创省级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9所,被评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八、文化体育、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完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新建改建区镇两级文体活动广场5座,区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出版发行《邗江县志(1988–2000)》,建成区档案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公布区级文保单位8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5个。群众性文体团队总数达132个。举办”喜迎国庆,共贺小康“大型歌会暨”春江花月夜“全球华人诗歌大赛颁奖庆典。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12.95万册,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体育场2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9.3%。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各类卫生机构215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73张,卫生技术人员145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531人,注册护士296人。市人医西区医院暨区医疗中心正式开业,杭集、公道、李典等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在全省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医“工程。新建改建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中心12家,启动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试点,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级以上卫生镇全覆盖。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瓜洲、蒋王、槐泗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验收。新创省级村庄绿化合格村50个。重视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40多公里、污水提升泵站4个。实施”南水北调“源头治理工程,重点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关闭搬迁小化工、小电镀企业24家,安装16套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全面推行秸秆禁烧,创成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总户数155568户,户籍人口500419人,人口出生率7.78‰,人口死亡率8.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5‰,计划生育率为99.54%。年末常住人口为50.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