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沙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沙县统计局 ( 2010年3月5日 ) 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紧扣”海西“大局,强化”主轴“意识,按照县委提出的”提升工业,突破三产,调优农业,做靓城市,构建和谐,加强党建“工作思路,发扬”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沙县精神,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生态工贸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乡市场繁荣,信贷投放力度加大,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 亿元,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3.14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22.44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3783元。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0.8:51.3:27.9调整为19.4:53.0:27.6。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达3.47%。新增城镇就业288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60人,实现转移就业5386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改善、保障民生和节能降耗的任务还很重;行业间、居民间的收入增长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和乡村发展还不平衡;社会事业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等。 二、农 业 种植业结构得到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75万亩,下降2.9%;粮食总产量8.76万吨,下降2.9%。经济作物得到稳步发展。水果产量14.45万吨,增长6.0%;蔬菜产量18.05万吨,增长4.0%;花生产量1892吨,增长15.9%;茶叶4493吨,增长6.9%;烟叶2202吨,增长25.9%;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林业产值65372万元,增长10.0%。完成造林更新面积3.22万亩,下降10.3%;完成幼林抚育面积6.10万亩,下降12.9%;成林抚育面积0.11万亩。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75.5%。主要林产品产量有所增长。松脂1673吨,增长7.7%;笋干13997吨,增长11.7%;油茶籽4380吨,增长8.8%。木材采伐量37.59万立方米,增长3.7%;销售量20.31万立方米,增长5.9%。 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全年肉禽蛋总产量达30724吨,增加1362吨,增长4.6%;其中:肉类产量26266吨,增长4.2%;禽蛋产量4458吨,增长7.6%;生猪出栏27.63万头,增长5.7%;家禽出栏392.2万只,增长5.1%。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621吨,增长6.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97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3.0%;种植机械动力2.74万千瓦,增长19.1%;排灌动力机械707台;拥有多功能拖拉机887台,增长12.3%;农用运输车352辆;联合收获机66台,增长6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8.70亿元,同比增长20.9%,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7.13亿元,增长31.7%;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2亿元,增长3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0.34亿元,增长22.1%;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工业产值0.65亿元,下降8.4%;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13.43亿元,增长1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8.63亿元,增长36.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63亿元,增长16.3%。轻工业产值58.97亿元,增长19.7%;重工业产值91.37亿元,增长23.7%。 林产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化工”三大产业“集群9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7.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0%,其中:林产工业完成产值57.69亿元,增长11.8%;机械制造工业完成产值21.50亿元,下降8.53%;生化工业完成产值7.98亿元,增长57.0%。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4.5%,比上年同期上升13.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下降0.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4.1%,下降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1.5%,上升13.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18.06万元/人,增加2.92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呈加快趋势。亏损企业数17家,占172家的9.9%,亏损面比上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79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1%。全县共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4家,同比增加4家,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8418万元,增长126.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33亿元,增长13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24万平方米,增长129.7%,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5.99万平方米,增长140.1%;房屋竣工面积21.84万平方米,增长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7.72亿元,增长25.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75.38亿元,增长26.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12.34亿元,增长23.4%。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62亿元,下降31.8%;第二产业投资31.98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42.78亿元,增长19.5%。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工业施工项目118个,竣工项目103个,项目投产率87.3%,完成投资37.27亿元,增长39.3%,比全社会投资增幅高出13.5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有所下降。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16亿元,下降7.5%,其中住宅投资7.22亿元,增长22.0%;商品房施工面积68. 07万平方米 ,下降16.9%;竣工面积26.87万平方米,下降8.3%;商品房销售面积30.6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88亿元,分别增长67.3%和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