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仙居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1 亿元,增长23.2%,其中技改投资4.24亿元,增长43.6%。国有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增长5.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64亿元,增长2.8%,更新改造投资1.06亿元,减9.6%。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43 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2个。 投资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在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00亿元,占投资比重的54.1%。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得到加强,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交通邮电等基础设施投资1.84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7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3%。其中水利建设投资0.89亿元,交通邮电建设投资0.95亿元。重点工程仙清线仙居段改造进展顺利,下各至石牛公路改造基本完成,仙中体育馆建成,仙药固体制剂车间改造完工。 国有等单位基本建设投产项目25个,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 固 定资产2.08亿元。 全县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提高片剂生产能力45亿片/年,胶囊剂46亿粒/年,化学原料药75吨/年,医药中间体30吨/年,改建公路10.4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405米,铺设全塑市话电缆385万对公里,购置城市公交车16辆。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县公路货物周转量 32587万吨公里,减11.3%;旅客周转量50614万人公里,增5.0%;民用运输车辆拥有量2500辆。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661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7985 万元, 增长16.6%。年末城乡电话用户9.58万户,增长21.9%,其中: 市话4.68万户,增长46.4%;乡村电话用户4.90万户,增长7.9%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94万户,增长32.9%。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为11691户, 增长32.5%。 六、国内贸易、外贸和旅游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拉动下,全县消费品市场需求较旺,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2亿元,增长 17.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经济减33.7%,个体、私营经济分别增长7.6%和184.4%,从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7.35亿元,增长16.1%,餐饮业1.20亿元,增长21.2%。从销售地区分布看,县城零售额7.54亿元,增长19.7%,县以下零售额3.18亿元,增长13.2%。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5096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67亿元。 2002年我县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实现了外贸出口的较快增长。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值22.69亿元,增幅达18.9%,外贸自营出口额9875万美元,增长27.8%。其中外贸企业1423万美元,减1.6%,三资企业5258万美元,增长30.0%,生产企业3184万美元,长68.2%。年末拥有外商投资企业 61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总投资额975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53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0万美元,增长61.1%。外商累计投资达到1394万美元。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快速、蓬勃发展。2002年我县被国务院名命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并举办了”仙居—中国首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旅游景点开发步伐加快, 神仙居山庄正在兴建,景星岩景区开发已基本完成。旅游项目及景区规划得到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得到完善,客容量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多元投资战略取得成效,旅游项目招商引资额达1.2亿元。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加强。仙居旅游景区知名度日益提高。年末有旅行社6家,年内全县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比上年翻一翻, 旅游门票收入616万元, 增长49.9%。 七、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金融机构执行央行货币政策,强化内部管理,保持稳健经营,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投放,保持金融形势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28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0亿元。新增贷款投向主要扶持农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工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分别增加了1.42亿元、0.92亿元、0.73亿元和0.6亿元。其他短期贷款和”三资“企业贷款有较大的压缩,比上年末分别减少了0.71 亿元、和0.1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4.51亿元,支出159.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20.4%,收支相抵后净投放现金5.4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保险范围扩大,险种增加。2002年人民保险公司财产险承保总额24.5亿元,保费收入1788万元,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1069件,支付赔款 706万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承保额107.55亿元,保费收入7097万元,理赔2967件,支付人身险赔款502.7万元。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经费投入增加,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450万元,增长12.8%。全县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星火计划1项,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项,列入省级科技项目17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全县批准专利申请35项。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校网结构优化,布局渐趋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教育质量年活动成绩显著:高考三本以上477人,其中重点大学121人,初升高比率75.5 %;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巩固率为 100% 。2002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0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2所,单设初中9所,小学103所,特教中心1所,电大和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在校学生56542人,其中普高4932人,职高1879人,初中16772人,小学32846人,特教113人。全县在职教职工3877人。 九、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系统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群众文化活动年为载体,组织城乡隆重举办庆祝党十六大召开系列文艺活动。并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挖掘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开展”仙居花灯“研制,举行元霄烟火晚会、灯会、”灯谜“活动。依法加强文化市场建设管理,促进城乡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通过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进一步做好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文物、古迹发掘、抢修工作得到加强。文艺创作取得可喜成果。2002年,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机构各 1个。文化馆及各乡(镇)文化站举办展览12个,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80次;图书馆总藏书12.2万册,书刊外借3万册次; 全年新华书店图书发行量 245万册,图书销售额1202万元;艺术表演场所演出52 场,观众3.7万人次;城镇放映电影617场,观众0.65万人次,票房收入7.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