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上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20785辆,比上年增长30.3%。 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71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500万元,增长20.4%,邮政业务总量5471万元,增长13.1%。本地电话年末用户1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8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8100户。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3.76亿元,同比增长42.6%,其中中央收入为7.88亿元,同比增长37.2%,地方收入为5.87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税收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47.4%,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4.6%,营业税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37.9%,企业所得税为0.98亿元,同比增长1.3倍。财政支出为20.22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亿元,增长17.9%,教育支出4.86亿元,增长3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亿元,增长27%,医疗卫生支出2.29亿元,增长33.1%,农林水事务支出3.16亿元,增长58.7%,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9.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9.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8.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6.89亿元,比年初增加16.4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9.59亿元,较年初增加6.67亿元,同比增长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8.9亿元,比年初增加8.49亿元,同比增长27.5%,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36.1%,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保险市场继续扩大,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为25614万元,同比增长26.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为3822万元,同比增长83%。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用日益显著。2009年我县科技进步奖共申报项目28项,其中工业类项目9个、农业类11个、医疗卫生类6个、社会事业类2个。首次实行”淘汰制“,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淘汰,淘汰率达10.7%,最终确定25个项目符合申报条件,其中工业类项目7个、农业类11个、医疗卫生类5个、社会事业类2个。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认真实施4项国家和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高产菱角推广种植及产品开发》、《煤矿塌陷区水域生态保护与渔业综合开发》、《颍上县鲜食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三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蔬菜耐寒减灾品种筛选、培育与示范》顺利实施。其中,《颍上县高产菱角推广种植及产品开发》项目已在六十铺、五十铺、慎城等20个乡镇完成种植面积近万亩。《煤矿塌陷区水域生态保护与渔业综合开发》项目已投资600多万元,应用 ”深层采煤塌陷区水产养殖技术“、”浅层塌陷区水生植物种植技术“、”水生动物养殖与生态综合养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6000亩煤矿塌陷区综合开发治理,项目进展顺利等待验收。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县有职业高中7所,普通中学77所,小学414所,幼儿园34所,小学入学率99.8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83%,中小学在校学生达237905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4980人,初中在校生73604人,小学在校生149321人。中学专任教师3894人,中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89.9 %;小学专任教师6221人,小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98.8%。 八、文化、卫生和环保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宗旨,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演出15场。送戏下乡63场;参加了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安徽省第九届农业产品优质品交易会“开幕式演出、皖西北经贸洽谈会演出和管仲文化节等重点演出活动。承办了颍上县举行庆祝建国60周年廉政专题文艺晚会、颍上县民生工程宣传演出、消防专场文艺晚会、元宵节专场晚会等主题演出。全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加强。49家农家书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杨湖、谢桥、半岗、润河、红星、八里河等6个新批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正在依照建设程序稳步开展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保护项目1项、市级保护2项、县级保护项目23项的四级保护体系。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2009年共出动市场稽查人员1050人次,检查网吧1362家次,其他文化市场经营单位760家次,组织”扫黄打非“集中行动3次,开展法制集中宣传教育活动5次。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盗版音像制品7500张,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18件。配合工商部门取缔”黑网吧“6家,没收120台(套)电脑设备。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站1个,村级卫生室305个,专科疾病防治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83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378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参合农民134.5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以全力推进污染减排为重点,对我县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及放射源开展集中大检查,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县污水处理厂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各项运行指标和减排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于5月中旬经省环保局委托市环保局组织了阶段验收。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正抓紧实施,环评已委托环评单位完成,争取早日投入建设;县垃圾填埋场项目于08年底开工建设,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全县年末总人口为1671721人,较上年增加12211人,同比增长0.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89375人,增加2495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879631人,女性人口为792090人,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13.3,比例偏高。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口出生率为13.7‰,人口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 年末乡村从业人员为789560人,较上年增长1162人,其中从事农业的人员为364016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为288831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为136713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679元(其中谢桥、刘庄煤矿工人人均工资53551元,我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0884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28元,同比增长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