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收支平衡依然困难。2002年区级财政收入13153.7万元,同比增长30.2%;区级当年财政支出23877万元,同比增长55.4%,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8923.9万元,行政事业费支出4829.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和29.1%。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支持力度加强。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5亿元,非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2%、21.8%、38.4%。贷款重点投向工业、建筑业、乡镇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七)教育和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年末全区有教育部门办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3884人;普通初中27所,在校生19910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1691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28080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99.4%和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年末各类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08人,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04.3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出152.8万元。全年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家,通过实际CADCIMS师范企业认定2家,评出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区有区级图书馆1个,藏书2.5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22个;被命名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2个,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3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2个,市级“文化示范社区”8个。卫生事业发展稳定,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卫生技术人员599人,其中医生(师)346人,医疗床位348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成功举办了婺城区第一届运动会,全面展示了全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全年在市级以上重大比赛中,我去运动员共获金牌109枚,银牌12枚。其中荣获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柔道铜牌1枚,全国比赛金牌4快,银牌、铜牌个1枚,省级比赛奖牌39枚,为全区人民争得荣誉。全区适龄学生百分之百参加“达标”活动,合格率达99.38%以上,其中优秀率为45.1%。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减缓。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7.51‰,比上年同期下降0.3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64‰,比上年同期下降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83‰,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户籍管理人口为51.53万人(非农业人口17.84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77元,同比增长8.3%。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0.4平方米,同比增长14.2%。全区职工工资总额为20766万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9956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比上年末增加,社会化发放人数达10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79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机关事业职工6800人、离退休人员1787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末共有社会福利院21个,床位312张,社会服务设施数为395个,全年共收养230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临时救济的达8957人次,共发放救济款99.94万元。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93人次,保障款144.15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28人次,保障款54.15万元。全区各乡镇、街道相应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政府部门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劳动再就业问题,年末全区有各种职业介绍所7个,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包括再就业)153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