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婺城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12 金华市婺城区统计局

金华市婺城区发展计划与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四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结构调整为主线 ,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锐意改革创新 ,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较大的进展,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投资、消费、出口三达需求不断趋旺,政府、企业、居民三大主体收入稳步增长,为新婺城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全区主要经济指标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181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财政中支出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比上年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4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48元,比上年增长9.3%;外贸出口总额2.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年末土地面积1387.88平方公里 ,总人口62.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7‰。

二、区属社会经济发展概述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市场物价水平稳中有降。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8%。

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大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力度,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及行业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初见成效,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国内贸易平稳增长,对外经济形式喜人;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偏低,增长速度提高不快;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工业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依然不高。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效益农业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68万亩,同比下降15.0%,粮食总产量12.8万吨,同比下降14.7%。蔬菜、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其中花卉苗木种植已成为全区支柱产业,全年种植面积达2.85万亩,同比增长126.2%。全区油菜籽产量3972吨,棉花产量1035吨,蔬菜产量13.7万吨,茶叶产量3194吨,说过产量4.6万吨。2002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6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9%;粮经比例由去年的55.8:44.2进一步调整为51:49。

畜牧业、水产业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8万头,同比增长6.1%;奶牛存栏数12257头,同比增长28.25%;肉类总产量22443吨,同比增长8.1%;牛奶产量34439吨 ,同比增长52.8%;淡水产品产量7585吨,同比增长7.3%,其中淡水珍珠15290公斤。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76亩,迹地更新面积9772亩 ;完成幼林抚育 面积34903亩,成林抚育面积127847亩 ;低产林改造面积11401亩,封山育林面积464902亩。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总灌溉面积10.76千公倾,实际比上年净增750亩;旱涝保收面积8.79千公顷;排灌机械装机容量11.12万千瓦,机电排灌站610出;全年水利资金总收入4250万元,人工280万工,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430万立方米。2002年底,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71万千瓦,同比增长7.4%,平均每亩机械耕地面积达0.77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3038台,运输型拖拉机3480台 ,收割机179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00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9.41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列入统计的共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27.1%,完成销售产值20.68亿元,同比增长26.3%,产销基本衔接。工业园区发展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工业化建设不断推进,食品、纺织、服装、造纸、机械、工量具等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据全区95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列入考核的七项经济指标综合得分为113.98分,与去年基本持平 。其中:资本保值增值率125.78%,提高3.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11%,下降2.3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41%,降低0.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成产率30210元/人,降低2022元/人。实现利税总额17343万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利润总额8524万元,同比增长66.6%,企业亏顺面同比降低29.6%。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区13个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承接工程17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81万平方米,竣工工程93个,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0.75万平方米,全部竣工工程一次交验合格。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2年全区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使得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15.85亿元,同比增长46.8%,其中国有等单位投资10.27亿元,增长63.5%;房地产开发投资4.51亿元,增长25.6%;农村非农户投资3.66亿元,增长26.0%;农村私人投资1.5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结构有所变化。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7亿元,同比增长11.3%。分地区看,市区消费品零售总额7.98亿元,同比增长30.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同比增长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6亿元;餐饮业零售额3.17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4.2亿元。全区20家限额以上大中型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6.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1万元。

外贸出口增势显著。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22.3%;自营出口额4520万美元,同比增长49.7%;外商投资增加,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741万美元,增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