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湟源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关键,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价格平稳增长的总格局,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348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6922.2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14%. 经济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867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636万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977万元,增长14.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19.2:45.5:35.3调整到15.9:52.1:32.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5.8%、65.2%和29%。 二、农业 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为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业投入增加、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867.4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5114.15万元;林业增加值403.22万元;牧业增加值8907.43万元;渔业增加值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24.6万元。 粮食总产量27780吨,下降8.2%;油料总产量6060吨,下降22.31%;蔬菜产量50600吨,增长17.35%。在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7616吨, 增长2.31%;禽蛋产量435吨,增长17.57%;牛奶产量4060吨,增长3.7%;水产品产量15吨,下降11.76%;羊毛产量355吨,增长17.55%。 年末,大牲畜存栏头数4.14万头,下降6.3%,其中:牛存栏3.4 万头,下降5.03%;羊存栏20.85万只,增长9.8%;猪存栏4.93万头,下降1.2%。年内出栏牛2.03万头,增长9.1%;羊12.77万只,下降0.1%;猪4.17万头,下降1.2%。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24200亩,比上年同期下降0.9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4000亩,增长3.08%,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57.4%上升到59.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0000亩,下降9.1%,比重由上年的24.3%下降到22.3%;蔬菜种植面积22000万亩,增长10%,比重由上年的8.8%上升到9.8%。 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07公顷,零星植树40万株,本年育苗面积14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林牧渔业机械总动力达15.39万千瓦,增长7.3%。 三、工业 全县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8704.8万元,同比增长48.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90468.6万元,同比增长66.21%;实现工业增加值40062.5万元,按可比价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9697.5万元,增长45.8%。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势头良好。一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是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保证。目前全县共有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分别为30130.8万元和45413.4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3.5 %,同比增长74.41%,有效地保证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的高位运行。二是股份制企业生产增势强劲,是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87623.5万元,增长68.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86%,股份制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三是经济效益整体水平持续提高。工业产销总值和增加值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5231.8万元,增长43.5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9494.8万元,同比增长52.13%;实现工业增加值29697.5万元,按可比价增长45.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4.13 %。四是重工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工业完成产值8890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35%;轻工业完成产值1562万元,增长19.9%,重工业增速高出轻工业47.45个百分点。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货运总量56万吨,货物周转量6226万吨公里。全年客运总量146万人,客运周转量588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01万元,其中:邮政189万元%;电信1212万元。年末市话用户29858户,其中:住宅电话22205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260户,数字数据用户3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共实施132个项目,同比增长4.76%。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2307万元,增长4.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49万元,同比增长20.09%,其中:县属完成投资47091万元,同比增长18.14%。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981万元,增长63.4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768万元,同比下降2.96%;按投资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15224万元,同比增长73.9%;民间投资35525万元,同比增长6.03%,其中:私营个体投资31375万元,同比增长13.7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273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21763万元;第三产完成26247万元。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5.4:42.9:51.7。 六、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品市场繁荣,交易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602万元,同比增长9.02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5063万元,增长9.83 %;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539万元,增长6.42 %。分行业看,餐饮业市场增势强劲,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5万元,增长6.85 %;餐饮业实现4011万元,增长21.36 %。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共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39万元,同比下降12.8%,其中:营业税1238万元,增长15.1%,企业所得税107万元,同比增长5.9%;完成预算内财政支出25256万元,增长18%。 2006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8269万元,比上年增加13625万元,增长2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0229万元,增加3198万元,增长45.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7275万元,增加10004万元,增长26.8%。在储蓄存款余额中,定期储蓄23688万元,占50.1%,活期储蓄23587万元,占49.9%。各项贷款余额为32009万元,比上年增加28万元,增长0.1%。 全年保费收入850万元,下降3.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6万元,增长14.4%,赔付率达46%;人寿险保费收入524万元,下降12.7%,赔付率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