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灵武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先进位,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历史地理概况:灵武古称灵洲。一亿六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彰显灵性山河悠长龙脉,三万年前的水洞沟遗址印证了远古人类走向文明的历史足迹,西汉惠帝四年置县,唐肃宗李亨在此登基中兴唐室,西夏建国名为西平府,1996年撤县设市。煤炭储区821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73亿吨。307国道、109国道、灵吴青、银川至青岛高速公路、大古铁路、银川河东机场、中太银铁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灵武地理名称有中国长枣之乡、中国(灵武)国际精品羊绒之都。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面积4539平方公里,自流灌溉30万亩耕地。耕地保有量36.1147万亩。草原围栏2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9万亩。全市辖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2个镇和6个乡,7个农林场,76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8个中央、区属事业单位。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4.57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一产增加值实现5.27亿元,同比增长7.3%;二产增加值实现68.89亿元,同比增长18.3%;三产增加值实现10.41亿元,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实现61.8亿元,同比增长22.0%。建筑业增加值实现7.09亿元,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4.41亿元,同比增长4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7亿元,同比增长38.8%。灵武荣获“2008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2008全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2008全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第94位,县域经济列西部百强第57位全国第392位。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植面积39.9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其中水稻16.3万亩,小麦8.4万亩,玉米12.7万亩。冬麦种植5.03万亩。建设万亩示范方2个,千亩展示区20个,百亩攻关点82个。 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10906亩,占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4.9%;涉及农户1520户,占承包户数的4%。 全年粮食产量183847吨,比上年增加33250吨,增长22.0%。其中,夏粮产量28293吨,下降2.0%;秋粮产量155554吨,增长30.4%。 “放心粮油”工程签订粮食订单8万亩109800吨,涉及农户5000多户。 蔬菜总面积5.6万亩,设施总面积达到22950亩,其中:日光温室16350亩,较上年新增5130亩。无籽西瓜种植3750亩,亩产量达4200公斤。 牛饲养量4.7万头,存栏3.2万头,其中:奶牛2.1万头。羊饲养量46.9万只,存栏24.9万只。猪饲养量13.6万头,存栏6.7万头。家禽饲养量76.6万只,存栏17.4万只。肉类总产量1163.5万公斤,增长18.6%。其中,猪肉产量470.9万公斤,增长49.9%;牛肉产量215.1万公斤,增长6.3%;羊肉产量374.1万公斤,下降1.6%。牛奶产量达6393.1万公斤。生猪养殖规模场21个,其中:出栏5000头以上养殖规模场3个,出栏4000头养殖规模场3个,出栏3000头养殖规模场6个,出栏2000头养殖规模场5个,出栏1000头养殖规模场4个。奶牛园区5个,肉牛园区5个。羊舍饲养示范户60户,集约化肉羊示范户100户。 全年水产品产量2386吨,增长2.5%。水产品养殖面积9135亩,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3871.4亩,其中:新开发水面养殖1000亩,良种鱼苗繁育场300亩,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6000亩。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67个,较上年增加6个。其中:种植业25个,畜牧业23个,渔业3个,农机合作组织3个,劳务、运输、草编等产业13个。成员达9182人。 村集体经济所有资源性资产4912377.5亩,其中:机动地36041.8亩,林地144362亩,草地3145390亩,“四荒地”1581536亩,果园22037亩,池塘150亩,苇湖420亩,其他2274亩。 农村沟渠89724千米,机井332眼,道路39485.15千米,高低压线路551619米。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6万千瓦,机播小麦面积7.1万亩,机播玉米面积2.3万亩,机播水稻面积10.1万亩,机插秧面积3.3万亩,机收小麦面积8.4万亩,机收玉米面积3.8万亩,秋翻地面积27.5万亩。 栽培种植水稻“富源四号”、“吉3”和“花96”品种。 乡镇企业增加值达7.6亿元,同比增长15%。乡镇企业数达586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0.9%;股份制企业增长1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9.1%;私营企业增长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6%,重工业增长1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31.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1.9%。高耗能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0.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31.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31.5%。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4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164万元,下降13.5%,上缴税金2449万元,增长34.2%。 煤电油产业企业有神华宁煤、华电灵武电厂、宝丰、宝塔等;羊绒产业企业有中银、嘉源、荣昌集团等;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企业有天马冶化、开特利镁业、宁电硅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企业有兴唐米业、平顺、丹富、泽发荞麦、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双禾等。 中银5梳5纺360吨精纺纱项目建成投产,预计纺纱达250吨;中银集团电脑横机由60台增至180台。 嘉源集团圣雪绒35万米羊绒呢建成投产,预计生产羊绒呢20万米;圣雪绒100台电脑横机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制衫达到100万件;100万条围巾项目已投产,预计生产围巾40万条。 荣昌集团特米尔480吨半精纺纱项目建成投产,特米尔100台电脑横机项目,预计完成制衫30万件。 亿美乳业日处理200吨牛奶项目投入生产。 羊绒制品“千堆雪”商标得到国家工商局注册;嘉源公司“绒典”、宏达公司“帕雪兰”羊绒衫被评为区级名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