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广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4-10 临夏州广河县统计局

(2009年3月18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强县,种养劳加富民”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特色农业、城镇建设、项目建设、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五个重点,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67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656万元,较上年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118万元, 较上年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3898万元,较上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7:25.8:49.5调整为23.1:26.8:50.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总量少;二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链条较短,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滞后,民生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教育、医疗卫生、计生、城建等方面基础薄弱,大中专毕业生等社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调度困难,缺乏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生产型项目和财源型项目;六是商贸流通的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培育滞后,特色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不强。

二、农业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做大做强后续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5947.2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2%,实现农业增加值23806.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9.53%。

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价值量指标如下:(单位:万元)

2007年

2008年

增长速度(±%)

农业总产值

30177.40

35947.21

19.12

其中:

农   业:

林   业:

牧   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17305.31

969.22

11330.87

572.00

19631.64

1060.12

14597.69

657.76

13.44

9.37

28.83

14.99

年末耕地192855亩,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1747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23%。在总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面积为169000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05%。其中:夏粮面积19500亩,比去年同期下降12.56%;秋粮面积149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18%。经济作物面积22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40.6%。在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160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67%;药材6500亩,比去年同期增长65%。粮食总产达63409.92吨,同比增长6.04%,其中:夏粮总产量5951.56吨,比上年下降11.74%;秋粮产量57458.36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单位:吨)

2007年

2008年

增长速度(±%)

小麦

6672.77

5835.21

-12.55

玉米

32416.89

38131.65

17.63

蚕豆

70.34

116.35

65.41

洋芋

20640.00

19326.71

-6.36

油料

3445.00

3526.00

2.35

畜牧业不断壮大。全县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旱作农业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资金243万元,采取政府引导、奖励扶持和“投牛还犊、投羊还羔”等扶贫养殖模式,走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大搞养殖的路子。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专业村2个,规模养殖户320户;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597.69万元,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主要畜产品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单位:吨、头、只)

2007年

2008年

增长速度(±%)

肉类总产量

5910.44

8406.00

42.22

绵羊毛产量

365.10

372.00

1.89

奶类产量

5178.00

5500.00

6.22

大牲畜年末存栏

44100.00

47296.00

7.25

其中:

牛存栏:

绵山羊存栏:

42949.00

150073.00

46174.00

161691.00

7.51

7.74

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完成造林3.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5万亩,啤特果经济林2000亩,花椒经济林1000亩;贯通南部五乡镇的“绿色通道”125公里;完成封山育林围栏工程32.5公里,封育荒山1.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4.1%。

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实施了小沟、马浪、河滩、上王家、武家坪、红庄、王家沟、张家等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水平梯田10000亩,人饮水窖达到11060眼。积极实施“一池三改”工程,2300户群众用上了新型能源。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9875千瓦,增长5.93%;农村用电量2474.87万千瓦时,增长18.99%,化肥施用量6338吨,增长1.3%,农用地膜684.2吨,下降8.25%。

乡镇企业生产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数1314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4357人;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47600万元,增长15.6%;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36710万元,增长16.3%。

劳务输出成效显著。,2008年有劳务基地32个,输转劳务人员5.3万人(次),培训劳务人员2.27万人(次),创收2.4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443万元,实现增加值1547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19.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065.4万元,实现增加值10047.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0.3%和70.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2008年

增长速度(±%)

发电量(万度)

2038.84

3145.08

54.25

售电量(万度)

10990.42

12006.98

9.25

轻革(平方米)

490110.00

980390.00

200.00

建筑业和房地产协调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32万元,房地产完成21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