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广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10 临夏州广河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河北新区建设和康临高速广河段的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49万元,同比增长212.7%,其中:城镇建设投资完成751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5%,农村投资完成5196万元(主要是农村私人建房、能源建设和农机具的购置),同比增长25.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盛产显著。全年完成客运量10.52万人/次,客动周转量392.8万人/公里,增长7.4%;完成货运量114.3万吨,货运周转量41975万吨/公里,增长8.6%。年末共有营运车816辆,其中客车51辆,货运车816辆。全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项171公里,全县通油路、水泥路的村达到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5%。

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全县邮政电讯业务收入达到70万元,较上年增长14%。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互联网宽带用户1147户,同比增长11.19%,宽带网络业务发展迅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万户,增长4.24%。各类手机用户达到5.1万户,增长15.9%,电话普及率30.96部/百人。各种报刊订阅量达到21300份,其中杂志1200份。

六、商贸流通

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第十五届“广洽会”的成功举办,有力的拉动了商贸流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75万元,较上年增长17.5%,其中:县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3万元,增长25.1%,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2万元,增长9.4%。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7237万元,同比增长22%;住宿餐饮业完成4185万元,同比增长21.6%;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3253万元,同比下降5.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平稳运行。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6%。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3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86%。当年未发生财政赤字,并减化历年财政赤字425万元,目前财政赤字为零。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519万元,较上年增长39.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7645万元,较上年增长39.38%。金融机构贷款为38590万元,较上年下降13.44%。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348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8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4万元,其中:财险给付金额252.3万元,寿险给付金额11.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两基”达标验收为目标,投入资金1735万元,维修扩建中小学校26所,实施了各学校校园“五化”建设,狠抓控辍、劝返、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46858人,其中:小学学生32832名,初中学生12326名,高中学生17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95.6%,巩固率98.8%。全县共有教师2231人,其中:小学教师1549人,中学教师433人。2008年,全县小学六年级双科合格率达72.2%,高中招生五科合格率达24.2%,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录取率达48.3%,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科技建设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开展了“科普之春”、“科普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宣传活动及各类技术培训班27场(次)。引进农业新品种41个,引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技术30项。全县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得到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全县有文化馆1所,博物馆1所,陈列各类文物2200多件;公共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25000多册。全县有线广播放大站62个,电视覆盖率达到87%;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2158座,其中村村通59座;有线电视入户3860多户,转播节目34套。实施有线电视城域网光纤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总投资1821万元的县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6万元的庄禾集、官坊、齐家、阿里麻土四所卫生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村级卫生所(室)61个,覆盖率达到60%,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3个,其中:县级医院1所,乡卫生院9所。共有医疗床位23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1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共有18973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17%,受益参加农民16854人,受益金额1351.51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人口218661人,其中:男108869人,女109792人。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5692人,占总人口的2.6%;回族人口122417人,占总人口的55.98%;东乡族人口90410人,占总人口的41.35%;其它少数民族人口142人,占总人口的0.07%;乡村人口202161人,占总人口的92.44%;非农业人口16500人,占总人口的7.56%。全县人口出生率16.6‰,死亡率为6.26‰,自增率10.34‰,计划生育率94.7%。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41元,同比增长19.15%;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货币收入达到19681元,较上年增长17.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85元,较上年增长10.19%。农民人均占有粮289.99公斤,同比增长4.5%;全县低收入人口减少7200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1500人,农村贫困面下降到5.5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和失业保险全面启动,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新增城镇就业115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9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79个,安排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49(户)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7%以内。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贫困户的参保率也逐步上升。全县城镇参加低保1582户、407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6.3万元;农村贫困户参加低保5141户,20975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6.8万元。筹资208万元,为1万多户困难群众发放生活必需品。下拨地震救灾款62.4万元,解决了179户重建户和532户维修户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